打假公益訴訟,越來越成為保障消費者食藥安全的“利劍”。7月17日,杭州市拱墅區檢察院將銷售假減肥藥的李某、劉某起訴至杭州互聯網法院,成為全國首例互聯網法院受理的打假公益訴訟。
在本案中,阿里巴巴集團積極協助檢察院調查,并同時展開對李某、劉某的民事訴訟追責,提高制售假者違法成本,使制售假者傾家蕩產。據了解,這是阿里繼聯合北京檢方對制售假者開展訴訟圍剿后,推動形成多元共治格局的又一個生動實踐,“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越來越多地得到認可。
拱墅區檢察院在起訴書中寫道,自2016年9月起,李某在家中干起了賣“特效減肥食品”的生意,通過購買“三無”減肥膠囊,然后伙同被告劉某私自灌裝并加貼標簽、隨意標識用法用量,在網上向消費者出售。
為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李某等人特別注明這款減肥膠囊具有“強效瘦身瘦大腿肚子”“純中藥”“無副作用”等特點,但事實上這些內容均為虛構。經鑒定,現場扣押的涉案膠囊中含有西布曲明等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成分,不僅無法達到減肥效果,對人體還具有嚴重的副作用。
在銷售過程中,李某還廣泛宣傳“誠招微信代理”發展下線,至2018年1月,累計銷售該減肥膠囊550余瓶,共計金額5.6萬元。
對李某、劉某的售假行為,拱墅區檢察院積極履行職責,以公益訴訟的方式將二人起訴至杭州互聯網法院,這也是全國首例互聯網法院受理的打假公益訴訟。
自2017年7月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生效后,檢察機關被正式以立法形式授權開展公益訴訟。2018年1月17日,最高檢察院下發《關于加大食藥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的通知》,打假公益訴訟已經成為檢察機關助力“天下無假”的利器。
2018年5月16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曾發起公益訴訟起訴羅某、盧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該案是全國首次由檢察機關提起的打假公益訴訟,也是阿里巴巴運用技術主動發現并向警方輸送售假線索,被提起公益訴訟的第一案。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表示,要為檢方對售假者提起公益訴訟點贊,這種做法應當成為未來打假、打擊制售有毒有害商品的新模式。
鄭俊芳稱,多年來,國家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的決心和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執法機關、社會各界和阿里都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治理假貨,打假雖難,但只要各方務實行動,制售假空間只會受到無窮的擠壓。
“阿里深知打假成果來之不易,更知假貨跨國境、跨平臺流竄會毀掉這來之不易的成果,所以,阿里會不惜代價聯合社會各界打假,圍剿制售假源頭,而那些包庇縱容假貨、不放棄以假貨、山寨為生、讓假貨死灰復燃的平臺,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公敵,應被人人喊打?!编嵖》颊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