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便利店、生鮮、咖啡……細數近幾年的互聯網風口,無一不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接替以上產品成為新一代流量帝的卻是垃圾。

風口上的垃圾,互聯網公司齊出動
今日,QQ瀏覽器“識你所見”便被披露已于近日內測“掃一掃智能識別分類”,用戶只需要打開QQ瀏覽器App,并點擊搜索框右側的攝像頭圖標,掃一掃實物或者相冊照片即可出現該物體的名稱及所屬垃圾分類。
據了解,QQ瀏覽器“識你所見”目前支持對400余種常見垃圾進行分類,接下來團隊會進一步在AI識別功能上下功夫,從而識別更多種類。
對于QQ瀏覽器來說,支持智能識別垃圾分類,一方面能夠讓人工智能有了新的落地場景,從而檢驗自己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滿足人們對于垃圾分類的需求,從而為產品進行導流。
借垃圾分類,踩上風口的并非QQ瀏覽器一員。早在上海垃圾分類相關規定正式推出以前,與垃圾分類有關的生活用品先火了一波。垃圾桶、垃圾處理器風靡一時,拼多多的“百億補貼”計劃還特別針對分類垃圾桶進行了大規模補貼。
但要說到對流量的把控,還得數BAT速度最快。百度App、微信、支付寶中,均設有與垃圾分類有關的小程序。
其中,百度的搜索屬性,讓用戶可以直接在搜索框中輸入自己想要查詢的垃圾信息,而無需再打開小程序;微信之中,有關垃圾分類的小程序種類較多,在官方平臺之外,還有圖文知識、小游戲等形式;支付寶則在垃圾分類回收小程序之中加入了一個彩蛋,用戶在搜索酒瓶等可回收垃圾之時,便會出現一個預約上門回收的入口,又名“易回收”。同時,通過該小程序回收垃圾后,還可獲得相應的螞蟻森林能量,為環保做貢獻。

阿里巴巴生態中的一員,餓了么也趁勢推出代扔垃圾服務,主要用于腿腳不便的用戶。不過從當時的海報來看,也存在一定的條件,不僅需要提前分類好,三公里以內還需收費12元。
在這之外,還有華為手機。據悉,華為的語音助手同樣可用于識別垃圾信息。用戶只需要喚醒小藝,即可向它詢問。
可以認為,隨著垃圾分類漸熱,互聯網公司也紛紛行動起來,并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從而搶占流量先機。
創業公司入場難,垃圾分類或難成風口上的“豬”
互聯網公司在垃圾分類上進行的熱火朝天,創業公司也不甘示弱。針對垃圾分類的各個環節,均有人想要試一試水,從而踩上風口。
但想法雖好,實施起來或許并不容易。垃圾分類的概念早已有之,街上垃圾桶上的可回收物與其他垃圾的界限便是表現之一,然而現實卻是垃圾在前端分類,在運輸過程中卻再度歸一,以至于垃圾分類概念難以大規模實施。
這也就使得,近年來投入到垃圾分類中的企業很多,大多集中在智能識別垃圾與回收兩個層面,并難有回響,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從事再生資源智能回收的企業小黃狗。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6月小黃狗完成10.5億元A輪融資,估值達到60億元,并開始加速全國布局。這筆融資,在當時被視為是國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單筆最高融資。同年12月,小黃狗收購回收平臺笨哥哥。同時有消息稱,小黃狗正在謀求新一輪融資,融資后估值達到150億元。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小黃狗的巔峰時刻就止于此。今年以來,由于其他業務的牽連,小黃狗的運營模式頻繁受到質疑,負面消息頻發的同時也被認為其已徘徊在破產邊緣。哪怕小黃狗回應“公司間是相互獨立的法律主體,小黃狗運營一切正常”,也沒能平息傳言。
有觀點甚至認為,作為行業的佼佼者,小黃狗的困局給行業澆了一盆冷水,如果不改變現有的運營模式,只是依靠鋪設大量設備,做著流量變現的美夢,每一個局中者最終都會成為第二個小黃狗。
但隨著上海開始嚴控垃圾分類,北京、深圳等城市也有一定的意向,讓垃圾分類領域再度成為創業者的寵兒。在創業者眼中,雷軍曾經的“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讓他們并不會因為小黃狗的困境而有所退縮。比起殘酷的現實,他們顯然更為風口所著迷,并期待自己成為幸運兒。
懂懂筆記曾撰文稱,垃圾分類火爆后,商業計劃書頻出,并試圖尋找資本青睞。然而在機構看來,這些計劃書往往是為風口而來,更像是匆忙提出,只為在垃圾分類的創業大潮中撈錢。“不外乎就是想搶一波市場先機與紅利”。
如此一來,垃圾分類背后蘊藏著豐富的流量,對于已有一定基礎的互聯網公司來說,是錦上添花。但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從垃圾分類中掘金更像是一門學問,目前來看,尚未有合格答案。
至于以后,垃圾分類時代已至,也終將會有人打破管中窺豹的現狀,乘風而去。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