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小米14 Pro評測:性能、影像、體驗三位一體的全能旗艦
2023年底的“旗艦大戰”,隨著小米14系列的率先發布而開始得早了一些。 10月26日,就在最新款驍龍旗艦移動平臺——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后簡稱“驍龍8Gen3”)剛剛發布不久,…
-
對話金山辦公劉強:大模型與傳統能力相結合將顛覆體驗
在大模型時代,“企業都要擁有自己的大模型”正在成為行業的共識,將大模型打造成提高企業生產力的工具。在大模型向千行百業的普及過程中,如何建立起大模型的生態,將成為大模型各自積蓄發展勢…
-
手機大模型“元年”,vivo“交卷”藍心大模型
大模型時代,手機的“智能”與否,開始有了新的衡量標準。 11月1日,vivo正式發布旗下自研通用大模型矩陣藍心大模型BlueLM。同時宣布藍心大模型能力將率先搭載于手機操作系統Or…
-
“芯戰”一觸即發,大模型背后的硬件突圍
今年以來,大模型的火熱發展不僅讓人工智能重回行業舞臺中心,對于產業新一輪價值增長也提供了新勢能。然而,隨著大模型技術研發的深入,參數規模增長,也使得相關的計算資源需求的急劇增加,為…
-
Redmi Note 13 Pro+首發評測:普及IP68,用戶體驗全面升級
每每提到“Redmi”這個品牌,用戶們首先想到的,通常是一款款配置感動人心,價格卻非常厚道的科技產品,這些產品也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樂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Redmi品牌…
-
入局AI學習機,夠否成為大模型走向C端的教育之路
編者按:人們在利用大模型推動教育的過程中,也無形中推動了大模型面向C端用戶的教育。 近日,國內教育科技智能硬件品牌讀書郎宣布公司將開始研發自己的大模型,并以“讀書郎夢想教育大模型和…
-
為什么大模型擁抱生產力,人力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編者按:大模型的出現,將讓會用AI的人變得更有價值。 在大模型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之下,人工智能領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這些模型在語言理解、創作文本、自動化客服等領域中的應用,…
-
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100天”:能力演進的下一站是場景
今日,科大訊飛以“解放生產力,釋放創造力”為主題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 V2.0”,除了通用能力的升級以外,在業界高度關注的代碼能力和多模態能力上進行重…
-
Redmi K60?至尊版首發評測:“K60宇宙”壓軸之作,打造Redmi最強天璣
8月14日,Redmi K60?至尊版正式發布。作為可能是“K60宇宙”中的壓軸之作,不僅貫徹了該系列一貫的極致性能,搭載了聯發科目前性能最強大的天璣9200+平臺,同時還融入了R…
-
直擊ISC2023:AI時代,大模型如何保障“自我安全”
近年來,數字化已被確立為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其中,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引領著數字內容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