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3月28日消息(報道:王佩)隨著全球汽車產業的新能源化與智能化趨勢日益明顯,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正憑借其創新技術和前瞻布局,成為商用車領域的佼佼者。今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期間,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CEO 范現軍接受了速途網在內的多家媒體專訪,深入探討了無人配送車領域、醇氫電動技術路線、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以及全球化布局等熱點話題。

圖: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CEO范現軍
無人配送車領域:智能化趨勢明顯
面對無人配送車領域的興起,范現軍表示,無人配送車的出現取決于整個行業場景的需求。
目前,從企業端、產品端到無人駕駛技術,智能駕駛技術已完全具備了產業化的技術條件。包括郵政、中通、菜鳥等公司,在應用場景上都有無人配送的需求。現在無人配送車的場景從總倉到分包倉一直到市場工況滿足上,是具備了產業化運行的條件。
而吉利遠程也正積極參與無人配送車企業的合作生產與設計開發,在范現軍看來,技術層面沒有問題,國家法規政策和相關標準的完善則是推動無人配送車產業化的關鍵。
甲醇能源在中國資源稟賦最好
在談及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醇氫電動技術路線時,范現軍表示,新能源化前面這些年的推廣,從純電動、氫燃料一直到混動,到現在吉利遠程主導的醇氫電動的路線,其他企業也逐漸在進入醇氫的行業,其實這是一個必然,因為這個能源形勢的轉換從幾個層面:
一是從國家層面,能源的角度,中國的能源現狀我認為甲醇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能源形勢。
二是從物流行業本身,隨著物流行業的規模化或者集約化運行趨勢,未來對車輛、智能化以及技術路線的需求,都要從成本的維度去做思考。
而醇氫電動則有幾個優勢:從能源上,我們中國的甲醇能源是能夠自給自足,有資源稟賦的,也有自主定價權的,因為中國甲醇60%的產能和應用都在中國,資源稟賦最好。

從甲醇能源形式上,醇氫電動技術路線從工況上來說,不管是短途還是長途的,不管是高溫的還是高寒的,平原還是山區,所有的工況都能滿足,續航可以超過1500公里,能夠解決各種氣候適應性。
并且燃料特性里面有一個氧原子,可以在高原地區能夠解決動力不足的問題。
而用戶最關注的成本,綜合成本來說,甲醇的成本是最低的,且中國的甲醇價格是比較平穩的,我們是自給自足的。
從整個算下來,這幾種能源形勢甲醇經濟性最好,能給用戶帶來最高收益,同時也能夠對物流行業新能源的滿足是最好的,現在純電的續航制約了長途,制約了冬季,氫能源高成本制約了規模化應用,但醇氫電動技術路線恰恰是對這些技術路線的有效的新能源技術路線的補充。

范現軍透露,吉利遠程本身圍繞著醇氫,在做三位一體的生態建設,從制備環節,做了一些源頭的參與,從整個源頭的醇源上能夠有一個保證。從加注體系上,和中石化、中石油,包括一些地方的加油站進行合作,目前實際落成了600座站。
規劃到2027年底建設4000座站,按照重卡跑到1500,輕卡跑到1100,只要在1100之內兩個站是能連在一塊的,就能夠覆蓋車輛的運營區域,滿足車輛的運行。
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加速提升,醇氫電動技術成關鍵
而在談及“2024年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已經50%,但是商用車新能源中汽協數據只有17%,不到20%”這個問題時,范現軍表示,乘用車大家關注駕駛的舒適感,駕駛個人的滿足,商用車本質上它還是用戶的生產工具,最終還是要算成本。?
盡管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與乘用車相比仍有差距,但范現軍認為,隨著新能源化具有經濟性的綜合成本優勢的新能源化技術路線的產業化,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將加速提升。
醇氫電動技術路線不僅解決了短途城市配送的場景需求,更重要的是解決了長途和全工況的滿足問題。
全球化布局:屬地化運營,技術生態綜合解決方案輸出?
對于商用車在全球化布局和推進情況,范現軍表示,國際化不光是商用車,乘用車行業在這一波的新能源化過程中,毫無疑問中國已經走在國際前列。

為什么呢?
原來和歐美從汽車技術本身來說,我們原來差距最大的就是物理架構,但是這一波新能源化,不管是三電系統、動力系統、軟件,特別是在三電動力架構和電子電氣架構上,已經走在全球前列。
所以,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產品的國際化是必然的。
遠程在踐行的過程中,也對全球做了一個分析,核心規劃了“5+6”,11個國家和地區,在歐洲、中東、南美和東南亞,這些國家是我們核心要做國際化引領的區域。
“我們的整個業務模式就是要屬地化,不但要把整車出去,更重要的是把技術、生態,把整個產品的綜合解決方案輸出出去。”范現軍如是說。
未來,吉利遠程將繼續圍繞純電和醇氫兩條技術路線,深化產品創新與生態建設,推動商用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將中國的新能源商用車技術和經驗分享給全球用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