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雙向,本性相斥。然今偏要逆其道行之,實為內宣外化。
那么,何為內宣外化?
簡單來說,就是把企業的“家事”擺到明面上,再施以“外交”的手段,使信息有效觸達企業外部“群眾”,達成輸出企業價值觀、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的外宣效果。
其實,業界對于企業要不要做內宣外化的爭議,并不比企業要不要停更雙微一抖的爭議少。據不完全統計,企業抗拒內宣外化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效果似乎沒有想象中理想,另一方面是因為很容易玩出烏龍危機。
而以個人之見,在新媒體當道的時代下,企業內宣、外宣的媒體介質逐步趨同,對企業來說是個很好的展現自我的機會。什么企業內部信、年會、閉門會、領導人內部發言……都可以作為企業內宣外化的“形式”,但真正想做好企業內宣外化,還需要注意以下三項外交“手段”。
一、說點大眾愿意聽的
坦白來說,絕大部分的企業內宣是做給領導看的,或者流于形式主義的。內容大多也繞不開口號式的企業價值觀等等,內部員工都看不下去,更何況“毫無關系”的外部群眾。所以,企業內宣外化的內容,符合主流價值觀是基礎,其所闡述的觀點一定是大眾愿意聽的才是關鍵。
今年年初,新東方的年會上一則吐槽“干事的干不過做PPT的”節目可謂是火了一把。雖然有些無心插柳的因素,但其火爆的原因不外乎兩點: “以下犯上”的吐槽形式,容易引發吃瓜群眾的關注心理;而職場問題是大部分員工最容易產生共鳴的點,自己沒勇氣喊出來,看別人鬧也是很開心的。
有人會問,站在企業品宣角度來看,如此大尺度的“負面”內容,如何提升品牌的美譽度,傳達企業的價值觀?君不見,后續俞敏洪的重賞、改革調整的決心及舉措,不僅彰顯了領導人的寬容個人品質,更是體現了企業中敢于直言的精神和文化,而這就是企業內宣外化的積極作用。發散一句,內部大尺度爆出、合理應對實現逆轉,整個過程推高公關爆點的峰值,這與公關掌控力直接相關,這是速途新營銷團隊常用公關路徑之一,此處與本文主題無關,暫不贅述。
總之,企業內宣外化,首先要解決群眾愿意看的問題,只有大眾愿意看,才會點開,內宣才有機會實現外化的積極價值。
二、有趣的內容展現
娛樂化時代,大眾的碎片閱讀習慣也是企業內宣外化所需面對的挑戰。傳統的企業內宣往往是高談論闊型,篇幅較長且枯燥乏味,企業自身的員工都很難做到通篇閱讀,更何況是外界群眾。
其實,企業不妨在內宣外化環節嘗試一下,用感性代替沉悶,用Vlog替代文章,讓企業內外一起玩起來。
舉一個速途長期服務的伙伴的案例。前不久,德邦快遞舉辦每年一度的五星員工榮譽盛典活動,就“秀”了一把。原本是企業的內部活動,但作為外界“吃瓜群眾”,偶然刷到一位德邦員工的抖音,就真的很難忘記“別人家的員工”領到金磚時的表情,以及金磚墻上那句十分吸睛的“驕傲!我是大件快遞員”的企業slogan。
你看,有趣的內容只需十幾秒,就足以讓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品牌、服務還是產品,效果要遠遠好過教條八股文。
三、恰當的時機
最后,我們要聊聊時機問題。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排在首位。“正確”的時機就如同東風,可以讓企業內宣外化事半功倍。
那什么是正確的時機?今年年初,不少互聯網企業都傳出了裁員過冬的新聞,一時間人心惶惶,恐怕自己就是下一個被剔除的人。而此時,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內部管理會上明確表示,阿里巴巴不僅不會裁員,相反將繼續開放招聘、加大人才培養培訓計劃,消息流出,瞬間圈粉一片。同時,也展現出了企業自身的硬實力。
其實,正確的時機是可以把企業內宣外化的價值放大化的,重要卻不是必須。但這也并不意味著,企業內宣外化可以變成常態化的日常品宣,一天三頓帶夜宵,一周七天不停歇。
鄙人不才,不敢擔保這三個技巧一定能讓企業內宣外化成為熱點話題,但至少不會鬧成“烏龍危機”。
寫在最后,依舊想對反對企業內宣外化的朋友說一句,企業內宣的最大價值是提升企業內部員工的向心力,單純做內宣沒問題。但如果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姿態將企業內宣外化,引發社會輿論的積極反饋,這一結果也將直接作用于企業員工身上,提升員工的企業價值感及自豪感。如此一來,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