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關系整個國家的未來,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我國在教育上所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不過目前我國地區之間存在的經濟差異帶來了教育水平的參差不齊,同時資源配置上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教育扶貧問題已經越來越重要,既要著眼于貧困地區、貧困學生的教育問題,還有加大師資、師力的投入,讓這些教育薄弱地區更好的發展進步。教育扶貧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夯實基礎。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2012年,國務院扶貧辦、中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做好新一輪中共、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在這之后多個高校、單位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教育扶貧項目。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以精準扶貧為指導,發揮國家教育智庫優勢,找準問題精準施策,形成了“科研引領、精準對接、點面結合、共同發展”的教育扶貧模式,組團接力精準扶貧,扶在點上,幫到根上,在對口滇西片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教育脫貧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人民教育出版社發揮教育優勢,實施精準扶貧,在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培訓、捐資助學等方面深入開展幫扶工作。出版社社辦、人力資源部、教材事業部、報刊社、物資部等部門給予了積極配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河北省、陜西省、內蒙古省、吉林省等多地教育廳也在教育扶貧上給與了積極地響應和支持。
同時社會力量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社會力量更具靈活性和自主性,措施也更有針對性,比如阿里巴巴開展的貧困地區師資培訓和獎勵計劃,為貧困地區學校培養師資隊伍;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在貧困村建立兒童學習交流中心,關愛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的成長;還有大量個人的一對一資助等。社會力量通過不同方式參與教育扶貧,探索形成了許多有益的實踐模式,推動了教育扶貧的發展,為未來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中國平安村教扶貧智慧教學平臺“三村暉”借助現代科技的遠程直播,把豐富多彩的實景教學送到偏遠村校的課堂。在山東曲阜孔廟“半部論語游天下”,赴江西婺源田野鄉間“AI作曲譜新詩”。
中南大學北京校友成立的創新創業聯盟,為江華教育捐贈愛心款20萬元,用于對口試點學校“雙師教學”。
精銳教育捐贈1000萬人民幣設立“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振威教育科技專項基金”,專項基金將主要用于舉辦專題教育論壇、資助貧困師生、開展教師培訓交流等公益項目和活動。
童心制物為云南滄源佤族自治縣中小學提供了創客教育教師公益培訓、捐贈了創客教育開源硬件光環板600套和創客教育套件25套。
清幼教育與現代化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地方政府開展了學前教育及基礎教育課程的交流合作,通過免費贈送課程及基礎培訓服務的方式,提升當地學前教育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推動當地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服務國家教育戰略。清幼教育計劃在未來的一年內,在清華大學相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將清華幼教資源中心的優質課程、教師培訓等資源免費贈送到全國500所幼兒園和小學,惠及20萬名兒童。
掌門1對1與北京有愛有未來外企志愿行動,中國大學生社會實踐知行促進計劃和公益中國的“云支教”教育扶貧項目的啟動,也為寧夏鹽池縣的大水坑第二小學、馮記溝中心小學、高沙窩中心小學、惠安堡中心小學、第四小學五所學校的218位鄉村教師提供了更好的的培訓課程。
今天被幫助的孩子,長大后就很可能會成為幫助別人的人。這種感恩方式的持續傳遞,能夠形成良好的互幫互助氛圍,激發社會扶貧熱情,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