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XYGaming總結了2016年全球各國電競賽事獎金總額,在統計了全球11000名電競選手的電競比賽獎金之后得出報告:中國1829名電競選手在2016年總過獲得月3.6億電競賽事獎金,其中約68%的獎金來自《DOTA2》,而中國獎金收入前16名的電競選手,無一例外也都來自《DOTA2》。

從XYGamings的統計數據不難看出,世界電子競技獎金大國第一階梯分別為中國、美國、韓國。其余兩國瑞典和加拿大所獲得的獎金被前三名甩一大截。中國的電子競技選手獲得的獎金有68%左右來自于DOTA2約有2.5億元,中國選手其他所有游戲獎金總額僅1億出頭。

通過簡單的計算可以得出,2016年中國電競選手能夠拿到的平均獎金額度不到20萬元,而在2016年獲得獎金最高的《DOTA2》Ti6中國戰隊Wings每位成員的平均獎金則有1335萬元,聯想一下備受吐槽的“平均工資”、“平均住宅面積”,不難猜測在如火如荼的電競賽事中,半數以上電競選手憑借比賽獲得的獎金,甚至不會超過一個普通白領的年薪。

多數電競賽事的獎金機制下僅有少數的戰隊可以獲得高額獎金,多數戰隊在辛辛苦苦訓練一年后并不能成為最后的王者,這樣一只戰隊自然拿不到足夠的廣告贊助。資金的不到補充,投資者的投入得不到回收,隊員的訓練環境自然變差,形成惡性循環。
前不久,著名主播董小颯的《英雄聯盟》宣布旗下戰隊解散,供養一只職業戰隊的成本即使一線主播的數百萬年薪也難以維持,而如今LPL戰隊中,估計也只有EDG可以達到收支平衡。隨后《爐石傳說》世界排名第一的NaVi戰隊也宣布解散,韓國數家知名《星際2》戰隊陸續解散。

除了游戲的更迭和獎金機制外,目前規模巨大品類繁多的賽事在提供獲得獎金的機會同時,也造成了戰隊數量的臃腫、付出回報之間的差距。以《英雄聯盟》為例,從德瑪西亞杯到LPL,遍地開花的各級別賽事提供了足夠多的參與渠道,數量眾多戰隊如同百萬雄師過獨木橋,活下來的只是少數。許多賽事主辦方通過電競炒熱游戲,獲得利益的同時并沒有給戰隊和電競選手足夠的反哺,戰隊的解散和選手的流失自然無法避免。
2016年《英雄聯盟》S6的總獎金也僅僅是DOTA2
TI6總獎金的四分之一。據統計,韓國著名LOL選手Faker每年的收入僅僅只有不到300萬人民幣,中國選手廠長的比賽年收入也只有一百多萬,相比動不動就年薪千萬的當紅主播,許多選手選擇退役做直播也就不足為奇。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LOL》、《DOTA2》、《爐石傳說》約有十個以上著名戰隊陸續解散,也給正在盲目進入的投資者提了個醒。少數通過自己努力成為網紅或者主播的選手,順利從賽事中功成身退轉戰直播,許多青年玩家的游戲志向,也悄悄從拿職業冠軍轉變成做身家千萬的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