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由中國信貸科技(08207.HK)、中國華融國際、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吉林省投資集團、廣西投資集團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等數家公司共同發起,總規模達100億的“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下稱“母基金”)宣布成立,該母基金將專注于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并購,投資范圍更是直接聚焦金融科技這片藍海,以期在亞洲金融科技領域打造出龍頭企業。

金融科技勢不可擋
金融科技(FinTech)已成為時下熱詞。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創新技術全面應用于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多個大金融領域,科技金融已經成為未來金融業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金融科技發展不斷升溫,其對于支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供給側改革,提升普惠金融發展等,意義不可小覷。2016年8月8日,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并提出促進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等,科技金融發展迎來重大利好。
星展銀行和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聯合發布的《The Rise of FinTech in
China》(《中國科技金融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金融科技正在崛起,中國金融服務正在被重新定義。該報告指出,雖然中國國內的傳統金融服務尚未發展成熟,金融科技卻逐漸異軍突起,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這一現象背后受到多種因素的推動:傳統金融未能有效覆蓋所有潛在用戶,移動互聯、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的興起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此外,監管層的支持態度、中產階級的年輕化趨勢等因素亦不可忽視。報告認為,未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將進一步向財富管理、區塊鏈、個人信用等方向縱深發展,并開始探索國際化布局。
新一輪的金融科技浪潮正滾滾而來,以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化、傳感技術、機器人、個性化定制、VR、AR、MR、AI等為特征的新科技勢不可擋,幾乎滲透到金融業每個領域,正在塑造金融生態新格局。
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管理合伙人謝莎對此表示:“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科技型公司,都在積極投身于金融科技這片廣闊的藍海,金融科技勢不可擋。”
解析當下的金融科技
亞洲銀行業協會籌備組第一副組長、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專職副會長楊再平對金融科技進行了詳細講解。
楊再平表示,不能把金融科技簡單的等同于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只是FinTech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金融科技科技是一系列支持金融的高新技術、高新科技,包括互聯網金融,包括區塊鏈,包括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等。

而一系列高新科技支持的新金融有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金融體系之外的過去不做金融企業開始采用新的高新技術做金融,另一個方向就是原來做金融的或者金融體系內企業同樣采用一系列的高科技來做金融。新金融不止是一個方向,而是兩個方向,形成一個新金融。
楊再平表示,自己不認為這種所謂的新金融跟傳統金融會長期并存,既然是新的高科技金融,一個長的時間都必須要采用高新科技,別人用虛擬的高新技術做金融,很難想像傳統金融還會持續存在,楊再平認為長期來看新金融將是金融業的新常態,
對于新金融有什么樣的優勢。楊再平這樣講到,“新金融可以用虛擬網點虛擬世界,線上來做金融很多活動,而且越來越多。不要物理網點、物理網絡,線上解決問題,虛擬網絡解決問題。”
另外新金融能夠去中心化,節省成本,可以突破時空局限,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新金融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的信息優勢能夠克服信息不對稱,這也是高新金融科技具備特點。
新金融的長尾效應、成本優勢、信息優勢,使得他更能夠做普惠金融。“突破我們過去說的二八定律,過去很多大量的客戶一般的客戶,或者說弱勢群體享受不了金融服務。那么由于系列高新技術的支撐,使得普惠金融,或者說更加普惠金融成為可能。這不僅能夠造福于人類、社會,而且也為金融業開辟了新的藍海。由于這樣的話,使得我們說的科技金融或者新金融,有巨大的優勢。”楊再平說。
各路資金逐鹿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廣闊前景,吸引了一大批有眼光的投資客。花旗集團的研究報告給出這樣一組數據:金融科技近5 年來吸引的投資額累積達到497
億美元,增長超過10 倍,從2010年的18 億美元增長至2015 年的191 億美元。
在畢馬威和CB Insights共同發表的《金融科技行業脈動》季報數據顯示,在2016 年第一季度,由風投支持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吸引了24
億美元投資,涉及9 宗交易。在一季度的投資規模中,中國占到全球投資規模(49億美元)的近半。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對金融科技行業的興趣已經從私人投資機構擴展至國家層面。《中國科技金融發展報告》就指出,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全國各地運行超過750支政府引導基金。同時,中國的創業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還享有政府的一系列稅收優惠等福利。
就在今年10月,中關村并購母基金成立,并通過與參與母基金的中關村領先科技企業聯合設立子基金的方式,最終將支持1500億元-2000億元人民幣的并購,助推科技企業發展。
與此同時,一些境外投資者也加大了對該領域的投資。例如紅杉資本公司今年年初為旗下的兩支基金募集14.5億美元,用于投資中國科技創業企業。
產業+資本撬動金融科技藍海
在此背景下,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應運而生。該基金旨在通過各大有實力的機構共同協作,發揮產業+資本的合力,共同推動金融科技行業和企業發展。
據記者了解,除了前述具有代表性的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企業外,此次參與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設立的還有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新時代信托、深圳中科創、網信證券、北京永裕投資、天津博融、君同資本等數家機構。
盛佳向記者表示,此次設立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除了要在亞洲金融科技領域打造領軍的龍頭企業,還會以首次公開發行和上市公司并購退出為主要方式,期望為本基金的投資人創造高資本回報,同時完成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
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總規模達100億元。投資方向主要圍繞金融科技領域以科技和渠道創新為驅動的模式,著重關注上下游產業價值鏈中具備核心技術和服務能力的領先標的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智能投顧,移動支付、電子支付,消費信貸,普惠金融服務及供應鏈金融等行業的優質企業。
事實上,在金融科技的多個賽道上,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早已進行了搶灘和布局。謝莎向記者透露,該基金目前的儲備項目覆蓋金融科技的各個方面,包括基于大數據風控的消費金融平臺、比特幣區塊鏈基礎設施供應商和交易處理公司、為金融產業提供區塊鏈技術服務、大數據個人征信公司、智能信貸服務提供平臺、按秒計量的企業級云存儲服務商、黃金珠寶供應鏈金融服務公司等等,這些企業都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