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螞蟻金服旗下招財寶發布公告稱,投資人持有的“僑興電信”、“僑興電訊”債券出現了到期未能兌付的情況,致使招財寶陷入3億元債務風波。
本次僑興集團通過招財寶平臺,向投資者發行債券共募集資金約11億元人民幣,出現逾期事件后,第三方擔保機構浙商財險以拿到“假保單”為由,表示暫時無法墊付3億債款。在這種情況下,該項目逾期范圍可能將繼續擴大,3億只是個開始。
債款無人償還,招財寶作為中間平臺方僅為投資者提供追債方式,對于平臺是否應對此事承擔責任只字未提。
投資者不禁質疑,招財寶作為螞蟻金服旗下理財產品,風控體系是否完備,而未按時兌付,螞蟻金服是否應該代為買單。
高風險垃圾債審核過關,螞蟻金服風控體系被質疑
對于理財產品的引進,螞蟻金服是怎么做的?螞蟻金服曾對某媒體方表示,在螞蟻平臺上發布產品,產品發布方要審核;產品增信方也要審核;平臺要對產品發布方進行審核,“明確各方權利義務”。

也就是說,把僑興債券引入平臺進行募集資金之前,螞蟻對僑興做過一定的審核。金融行業觀察查閱僑興集團的資料發現,僑興集團之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兩家企業皆因不同原因被退市。且退市前均有巨大虧損。無優質的資產和業務,股票大跌。這樣的經營狀況卻通過螞蟻金服的審核,包裝成理財產品,在招財寶平臺上募集到超過11億的資金,這種審核標準和風控體系令人不解。
此外,據一家此前與螞蟻金服合作的保險機構介紹,想在螞蟻平臺上線的產品需先經過螞蟻金服的審核,審核通過后,再發給保險公司做二次審核。
僑興集團存在如此大的經營問題和風險,兩輪審核卻全部通過,足以證明螞蟻金服和浙商財險的風控存在巨大漏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假保單”事件多方踢皮球
按照招財寶理財平臺與第三方擔保簽訂的協議,平臺產品如果出現逾期,第三方應先償還投資者債務,之后向發行債券方追償。
在追償過程中,浙江財險應先向銀行索要保函(也就是反擔保協議),以便向第三方追償。于是,12月22日,浙商保險近期拿著一份抬頭為“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開具的保函,找到廣發銀行實施反擔保賠償請求時,廣發銀行驗證發現該保函為假。
保函是假的,浙商財險在核保的時候竟然沒有發現,反擔保措施也因此無法啟動,導致追償環節出現問題。而按照合同規定,浙商財險需無條件理賠逾期的欠款。如今,浙商能否為自己奪回追償權利不得而知。如果不能,則意味著逾期欠款需浙商自己全額承擔。
根據僑興公告,此次債券到期未償還原因為企業資金周轉不靈。這意味著后期逾期金額會繼續擴大,而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末,浙商保險凈資產尚不足13億元,前三季度的保費業務收入不足24億元,浙商財險的還款能力令人擔憂。
直到目前,浙商財險還沒有對投資者兌現任何賠償金,出現第三方“擔而不保”的可能性極大。
“到現在才知道是假保函,證明之前核保的時候根本沒有驗過。”有財險公司的業務負責人表示。這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螞蟻在選擇第三方擔保時,對擔保公司并不了解,該公司是否設立風控,以及風控體系是否健全,螞蟻對此似乎沒有過多的認識,就與第三方草率簽約,增信的目的是達到了,但是高出的風險卻沒人來買單。
而在金融行業觀察看來,作為深諳公關之道的阿里系企業,3億元重要還是誠信重要顯而易見,此事件拖得越久,皮球踢的時間越長,那么對于螞蟻金服甚至阿里的壓力都會越大、越被動。螞蟻金服是志在獨立IPO的公司,也是阿里航母戰斗群重要戰艦之一,在騰訊系的競爭之下,如果失去誠信,那么后面想要彌補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