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2月29日消息(報道:李楠)
昨日,海信在貴陽舉辦智慧城市戰略落地發布會,貴陽市副市長劉玉海,海信集團總裁助理、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維強出席。在發布會后,陳維強接受了速途網與多家媒體的采訪,暢談海信對于智慧城市的理解。

智慧城市中的“智慧”都體現在哪?
據速途網了解,智慧城市起源于IBM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全世界智慧城市排名前10位的城市包括維也納、多倫多、巴黎、紐約等,建設重點在環境保護、社會安全、民生等應用領域,如開發智能電網的維也納、建立防災系統的紐約、治理交通擁堵的倫敦等。可以看出,發達國家智慧城市建設都是圍繞應用服務,并分階段逐步建設。建設過程中都制定了較合理的規劃,大致可以分為起步、發展、融合、成熟四個階段。那么,智慧城市的概念到了中國,應該是個什么樣?對此海信給出了答案——應用導向型。
此時,我們不禁要問應用導向型智慧城市中的“智慧”到底體現在哪?陳維強很巧妙地從“智慧”與“智能”的區別中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智能一般來形容機器模仿人的功能,而智慧是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現在還可以用智慧形容系統,智慧的層次要高一些。
“智慧首先要懂很多專業,同時還要能跨專業思考。”陳維強對于智慧這樣解釋道。海信的智慧城市就是專業的智慧應用,城市級的則是綜合智慧應用。智慧城市主要是模擬人的智慧,海信對于智慧城市也提出了三個層次,首先是物聯網感知層,第二層是專業智慧應用,而最高層則是綜合智慧應用。
在采訪中,陳維強對于“智慧”有很多感觸,他認為現在的智慧是人工智能操作的演進,過去的人工智能研究偏向單一,而如今的研究更加傾向于系統化,能否做出一個完整的層級成為了目標。對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他表示這是源于目前基礎條件已具備,大數據、云存儲、云計算的能力是無限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做到更加智慧。
在海信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公交系統不能不提,陳維強也將海信的公交系統稱為公交領域的AlphaGo,他還透露明年要實現公交系統無人調度的目標。
海信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有哪些經驗?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建設智能城市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但是大家卻又有所不同,那么海信在這些年智慧城市的建設上都總結了什么經驗,這自然是每個智慧城市建設者都想了解的。
對于這個問題,陳維強認為海信與其他公司有著明顯的區別,海信更加追求實際的效果,不像其他公司為了上項目而上項目。如果要用兩個字來形容海信的腳步,陳維強認為應該是穩健。他希望做一個能夠確實能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海信的腳步還會相對慢一些,但是海信強調的是為客戶帶來價值。

據速途網了解,海信對于貴陽的改造很明顯,“天網”系統建設后,一期項目在一年里為警方提供破案線索6697條,共幫助破獲案件2554起,處理交通違法410萬條;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投入使用后,貴陽主干道停車次數下降了35%,排隊時間縮短了27%。海信能夠在貴陽取得這么大的成果,與其自身定位的角色息息相關,陳維強認為海信是智慧城市的運營者,城市大數據的整合者以及關鍵智慧的提供者。
面對行業競爭,海信的優勢在哪?
海信作為智慧交通企業涉足智慧城市的建設,還有一部分建設智慧城市的安防企業,這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海康威視和浙江大華,那么海信相對于它們又存在哪些優勢呢?
陳維強首先分析了安防企業的出身,海康與大華是以銷售產品出身,而海信作為智慧交通企業,不僅僅有專業的產品,還有貼近用戶的解決方案,緊緊圍繞客戶和行業。
從關系上來說,交通客戶更加親近海信,這是由于智慧交通的出身的海信更加理解行業客戶,挖掘客戶需求的能力更強,同時海信專業的團隊以及全心全意的服務也讓行業用戶不舍棄。同時,陳維強也指出了安防企業在做工程方面并不是長項。
重復建設、資源浪費,海信能否避免?
眾所周知,每個城市在智慧建設上都處于不同的階段,此時一家公司加入建設,不免會遇到“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海信作為“應用導向型”智慧城市的發起者,能否避免這些問題自然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在談到此問題時,陳維強再次強調了海信在智慧城市方面具有七大關鍵技術,其中最重要的是跨系統集成技術。陳維強拿前端傳感器的集成技術舉例,一些城市本身已經有傳感器了,海信加入建設的時候不能全部換掉這些傳感器,海信在遇到選擇的方式是破譯協議,這樣就不用再換已經采集的設備。
在系統層面,海信擁有數據采集系統,當原有的系統還在運營時,海信的數據采集系統可以將數據進行同化、校驗,此外如果原有系統還在運營,而公司卻可能關閉了,此時海信會通過工具驗證關鍵數據,從而形成配置,而這些都是海信具備的基本技術能力,因此才能保障客戶的投資權益。陳維強最后提到海信智慧城市的五大特色中第一大特色就是避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