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江蘇中旗登陸創業板后正式啟動IPO申購,成為今年首家從新三板到A股上市的公司。時隔半月,12月23日,拓斯達IPO申請獲通過,成為年內第二家IPO成功的新三板企業。
新三板公司轉板難度之大眾所周知,江蘇中旗和拓斯達能夠在上千家預披露公司中突出重圍,成功過會,有哪些共同點?它們的成功帶給其他新三板公司哪些啟示?新三板調研團從業績、新三板股權交易兩方面為大家解讀。
過會條件多,業績為首要衡量標準
新三板掛牌公司已經進入萬家時代,資料顯示,符合滬深交易所相關板塊上市條件的公司至少有2000家,業績是首要衡量標準。
江蘇中旗
據新三板調研團了解,江蘇中旗是一家研發型農藥公司,主要從事新型農藥及中間體等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4年10月28日在新三板掛牌,屬于新三板基礎層企業。
公司2014年、201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7.58億元、8.07億元。2015年較上年同期上升
6.42%,2016上半年,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實現營業收入 4235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68%,凈利潤4088.89萬元。
拓斯達
拓達斯是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工業機器人相關服務和自動化解決方案。
據財務資料顯示,公司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為3238萬元、4671萬元、6122萬元、301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8.95%、44.28%、31.05%和66.59%,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以較快的速度發展。
總體來看,兩家公司的業績都在逐步提升,加之中國對農業和高新技術的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市場需求較穩定,業績前景可觀。
新三板掛牌0交易
IPO過會審核中,證監會尤其關注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期間的交易情況。
江蘇中旗2014年10月28日在新三板掛牌,掛牌后一直是協議轉讓,沒有任何交易,2015年2月在新三板停牌。公司最后一次增資是2010年5月,注冊資本由46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
拓斯達目前還未從新三板退市。新三板調研團了解,該公司自2014年12月24日掛牌以來,采用協議轉讓的交易方式,公司股權未發生變動,曾以17.48元/股向達晨創豐、華融恒力、三正金融、高富信創投等四家機構投資者定增7600萬元。
證監會對拓斯達提出是否與經銷商之間存在非交易性資金往來、產品采購是否構成對競爭對手的重大依賴、新三板上的信披與本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信披是否存在差異、以及利潤大幅度下滑的原因等4大問題。其中,申請IPO公司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股東超過200人的情形,以及在新三板掛牌期間的交易情況、股權結構變動情況,成為了證監會最關注的問題。
從江蘇中旗和拓斯達成功過會看出,新三板企業IPO需符合以下條件:
(1)一般情況下擬上市公司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
(2)證監會關注新三板掛牌期間的交易情況。對于做市轉讓的企業,在IPO申報受理后股轉公司同意停牌。對于掛牌以來零成交的拓斯達來說,不存在股權結構發生變動的情況,那些曾經交易活躍尤其經歷過做市轉讓的新三板企業需要注意;
(3)公開披露信息的變動和差異則是證監會關注的另一焦點。例如關于發行人所從事行業披露不一致、按產品類別披露主營業務收入的分類方法存在較大差異、機械手與“工業機器人(300024)”之間的關系都要一一提交書面解釋。
自身發展才是硬道理
國務院12月19日發布的“十三五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研究推出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向創業板轉板試點,新三板轉板試點有望在未來五年內正式落地。
新三板調研團認為,新三板公司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公司掛牌不是轉板上市的過渡安排。A股和新三板的估值差本身也是不可延續的。過分強調轉板,強調去A股,希望在兩個市場估值套利者,最終很有可能落空。
江蘇中旗和拓斯達IPO成功是不可復制的,發展才是硬道理,企業只有不斷壯大自己,才有機會借政策之力實現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