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專訪 采編 翟子瑤)或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住著一只自己的小刺猬。然而,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身上的刺會隨著時間,經歷,慢慢被磨平。我們該堅持自我,保持刺的尖銳,還是忍痛把刺磨平拔掉?
這是每個人走向成熟中必然會面臨的選擇。然而,該如何平衡把握?近期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刺猬小子》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歷時10年前期籌備,一直到2016年才重磅熱映,由金牌制片人杜揚擔任總制片人,《警察故事2013》、《解救吾先生》、《鐵道飛虎》導演丁晟擔任監制,黃健明導演曾獲艾美獎提名。
一部動畫電影從開始制作到搬上熒幕,歷經十年。主創團隊們有著怎樣的故事?
在《刺猬小子》上映近兩周的時間內,制作公司每日視界的制作團隊們已經在忙碌著刺猬小子2以及公司同時進行的幾個項目。
走進每日視界的公司,看到占多數的動畫師與后期制作團隊都在各自忙碌著。一部動畫電影誕生上映的背后,有太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是我們難以想象。
(動畫總監李沖正與團隊溝通工作)
一、前期融資困難,團隊成員離開
導演黃健明每天帶著片子滿懷希望地參加各個會議,卻總是遭到投資人的拒絕。十年前,資本對動畫電影的介入還沒有現在這么多。
(《刺猬小子》導演 黃健明)
動畫電影制作周期較長,或許制作后的三年之后才有可能看到收益,當時的投資人多數并不看好《刺猬小子》。電影中大猬的原型是黃健明導演的主創團隊在非洲發現的一個刺猬種類,所以我們才在影片中看到了大耳朵的大猬。
大猬最初的形象耳朵并沒有這么大,是后來改過的。《刺猬小子》的藝術總監張煒煒說:“《刺猬小子》是他畢業后做的第一個動畫,后來他有段時間離開了《刺猬小子》的創作團隊,去了其他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陸陸續續有人走開了。有的來了之后看到片子很喜歡的,五年過去后什么也沒有,有其他更好的機會最后也走了。黃健明說:“我珍惜跟每個人的合作,能珍惜就珍惜,離開也挺遺憾的。我也充分理解,我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對于年輕人來講,值得各種嘗試,我會盡量挽留,把合作保留下來。”
黃健明說:“這輩子不會干別的了,就這條路走了二十年了,只能往下走,最累的時候肯定想放棄,找不到錢的時候,受了打擊,也有想放棄的時候,滿懷熱情的參加,但是會受到打擊投資人的拒絕是對影片的幫助認真去聽每個人的意見和反應,雖然被拒絕,但是對影片是有幫助的。”
二、拿到融資,團隊核心成員回歸
“導演說拿到融資可以繼續做的時候,我考慮都沒考慮,立馬就回來了。”刺猬小子的藝術總監張煒煒說到。
(藝術總監 張煒煒(左) 動畫總監 李沖(右))
當導演拿到融資的時候,把融資的消息告訴給當初離開團隊的成員,喜歡這個片子的成員又回歸了。張煒煒說,刺猬小子是他畢業后做的第一個動畫,必然是有感情的,同時也喜歡大猬的形象,他回來了。
除了電影本身之外,還有黃健明的個人魅力讓他們愿意回來。
動畫總監李沖說:“黃導作為一個導演和老板,他想找人幫忙的時候,哪怕是再小的一件事,他都會親自到工位上去找人,從來不會打個電話或者找人把人叫過去。作為導演的身份,這讓員工很感動。這樣,導演下面的人在跟他們團隊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也會學習黃健明的處事方式。整個團隊的工作氛圍就會越來越好。”
(動畫總監李沖)
“當我們在工作的時候他在工作,我們走了的時候,他還沒走, 所有的人都會被導演感染。”
刺猬小子的總監制丁晟評價黃健明,首先他跟黃健明是很好的朋友,當他看到大猬形象的時候,喜歡他的故事和形象,所以決定與黃健明合作。
《刺猬小子》的主要劇本方向調整到四次,小調整大概有二三十次。
刺猬小子的形象前前后后改了十幾次。時間周期很長。主創們說:“刺猬小子的形象打動了投資人。”
三、電影上映,排片量低
“我覺得對自己的團隊感到很抱歉,努力了這么久,上映的時候排片量會這么低。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看到這部電影 ”黃健明導演動情地說。
在2006年的時候開始準備,當時的動畫市場,還沒有太多的資本介入。動畫專業畢業的黃健明導演憑著自己對動畫的熱愛,一心要做一部國產動畫。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價值觀用一只小刺猬表現出來。
“堅持,用將近十年的時間把它搬到熒幕上,排片量卻很低。”黃健明說。
《刺猬小子》的低排片量的確與大家之前的預判有很大差距。同時,在暑期檔上映多個動畫電影以及在7月22日與哆啦A夢同期上映的檔期,都給刺猬小子的團隊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用導演黃健明的話說,“迎戰,是我們唯一的出路。”同時這也是《刺猬小子》中的slogan.
動畫總監李沖回憶,在做《刺猬小子》的過程中,公司有的部門十點十一點下班的時候,有的部門拿著牙膏牙刷開始洗刷了
加班到一點多的工作人員也大有人在。
(忙碌的每日視界團隊)
團隊所有人都是為了這個片子,因為喜歡才過來的 。從項目開始,各種假期都沒有人休過,每個人為了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做到最好。
首日排片量2.6%
,這么低的排片是黃健明與他的團隊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情況,扎堆排在暑期檔,同時又與幾部有IP的電影同時上映,壓縮了《刺猬小子》的排片,各種不利因素直擊《刺猬小子》。
回憶起曾經為大猬奮戰的日日夜夜,影片中刺猬形象的毛發設計以及其他細摳人物表情的努力,他們的都表現出了深深的惋惜。
為了讓片子中的表情更加規范化,動畫團隊單獨為片子做的表情用的插件。拿到角色之后,動畫團隊會分析每個人物的性格,一起商量到每個人物應該呈現什么效果。
對于角色人物的表情,具體到眉毛,嘴的位置都會有一個標準。后期制作用了一年到兩年,再加渲染用的時間更久,片子沒日沒夜的干,在國內還不算太差。
四、關于國產動畫電影
近幾年來,資本不斷介入,國產動畫電影出現了井噴式發展。其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出現。刺猬小子的動畫總監李沖提到:目前國人電影的行情,編劇相對欠缺,國產動畫電影的受眾是兒童,傳播力相對較小,《大圣歸來》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信心。
國產動畫電影在創造力上與國外相比,的確有一定差距,一個好故事,同時具有更高的制作水準是國產動畫電影需要努力的方向。”
黃健明說:“我們的運氣很好,最后找到了投資人,十年能夠實現在大熒幕上,已經夠幸運了。剩下的可能是預期或者市場的準備沒有做好,片子的主題內涵與小孩兒的內心世界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后期會再做調整。”
每個導演拍出來的電影都是自己的生活。《刺猬小子》上映后,有個觀眾認為刺猬小子就是寫了她自己,生活中有點小自負,說話不重視場合,在公司也會受同事排擠,是應該保持自我還是應該有所改變,他認為寫的就是他自己。
黃健明說,“生活中我也是類似大猥的人,不會考慮各種場合需要搞關系這些事兒,隨著年齡增長,我也改不了。”
“堅持,用將近十年的時間把它搬到熒幕上,排片量卻很低,但是我依然會覺得我是對的,當然也會根據市場做一定的調整,但是從個人性格而言,也很難做出很大的改變。”
“別放棄,向自己致敬,榮耀背后是孤獨身影,握緊雙手,用盡全力,打碎世界的冷漠懷疑……”
就像刺猬小子的主題曲中所寫,這是黃健明的內心獨白,作為主題曲的詞作者之一,黃健明表達了他心底的聲音。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翟子瑤,速途網主編,今日頭條、搜狐自媒體、博客中國等專欄作者。致力于人物專訪報道、互聯網分析評論等。新浪微博@翟子瑤,微信
:787272060 歡迎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