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1月15日消息(報道:孟祥龍),安世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安世中國”)14日發布致全體員工信,公開控訴安世荷蘭部分管理層以斷供晶圓、質疑產品質量等方式惡意干擾其生產經營,同時直指對方推卸義務、拒付資金及必要支持的行為,稱其與此前“重視中國業務及員工”的表態完全相悖。不過安世中國明確表示,盡管面臨多重外部壓力,仍有能力保障全體員工足額薪酬及福利的正常發放。
這封員工信將一場持續月余的跨國企業治理糾紛再度推向公眾視野。據悉,作為全球車規級半導體領域的關鍵企業,荷蘭方面對安世半導體的粗暴行為,已引發全球汽車產業鏈的連鎖反應,本田、日產等車企已因芯片短缺出現停產或減產情況。
最新矛盾:荷蘭管理層被指“言行不一” 安世中國承諾保障員工權益
14日安世中國的員工信,實則是對11月12日安世荷蘭臨時首席執行官Stefan Tilger致中國員工信的直接回應。安世中國明確指出,荷蘭方面“不顧事實、混淆視聽”,充分反映其推卸責任的態度。在這封11月12日的信函中,安世荷蘭宣稱“高度重視中國業務及中國員工”“始終堅定支持中國團隊”,但安世中國控訴其實際行動完全相悖——核心是以斷供晶圓切斷生產命脈,通過質疑產品質量動搖客戶信任,同時拒絕按約定撥付資金及提供運營支持,完全無視客戶、中國公司及員工的核心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安世中國特別指出荷蘭管理層的行為與其公開表態的矛盾性——對方此前曾宣稱“高度重視中國業務及中國員工”“始終堅定支持中國團隊”,但實際行動卻截然相反。對此,安世中國明確傳遞信心:“盡管面臨荷蘭政府的不當干預和安世荷蘭部分管理層的惡意阻撓,公司仍有能力、有信心、有擔當保障全體員工的足額工資和福利。”目前安世中國所有員工薪酬福利發放一切正常。
事件原委:荷蘭粗暴搶劫中國半導體龍頭,中方強力反制
這場糾紛的根源可追溯至荷蘭政府的介入,其以地緣政治因素干預企業經營,引發安世半導體全球治理體系的動蕩,具體時間線如下:
- 9月30日:事件導火索出現。荷蘭政府以“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受威脅”為由,凍結安世半導體全球資產,限制其一年內進行資產、人員、知識產權等調整;隨后荷蘭法院應高管請求,暫停中方CEO張學政職務,任命第三方托管人接管管理權。
- 10月4日:中方作出反制。中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令,禁止安世中國及分包商出口特定元器件和成品。
- 10月中旬至下旬:矛盾向企業運營層面滲透。10月16日,安世中國遭總部技術封鎖,權限被掐斷且一度停發員工報酬;10月19日,安世中國發布公開信強調自身獨立經營地位,明確員工無需聽從外部指示;10月23日,安世中國恢復對本地客戶供應,要求訂單以人民幣結算;10月26日,荷蘭總部以“中方未履約付款”為由,停止向東莞封裝測試工廠供應晶圓,導致生產受阻。
- 11月以來:雙方各執一詞且博弈升級。11月1日,安世中國反擊稱荷蘭方面“惡意抹黑”,并披露對方欠東莞工廠10億元貨款,同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部分安世出口予以豁免;11月6日,荷蘭安世發布聲明辟謠相關傳聞,同期有消息稱荷蘭或恢復張學政職務并解凍資產;11月12日,安世荷蘭臨時CEO Stefan Tilger致信安世中國全體員工,重申“重視中國業務與員工”的表態;11月14日,安世中國發布員工信,直指荷蘭信函不實,詳細控訴其阻撓行為并承諾保障員工權益。
產業震蕩與各方回應:全球車企陷缺芯危機 中荷持續外交溝通
作為全球領先的分立與功率芯片IDM廠商,安世半導體的小信號MOSFET等產品全球出貨量穩居第一,2024年營收超20億美元,其中六成來自汽車行業,其供應波動直接沖擊全球汽車產業鏈。目前本田墨西哥、加拿大工廠已宣布停產或減產,日產芯片庫存僅能維持至11月初,福特、大眾等車企也發出減產預警。
車規級芯片的高認證門檻讓替代方案難以快速落地。安世在關鍵汽車分立元件市場占40%份額,而新供應商進入車企名單需3-6個月認證期,且替代產品成本預計上漲20%-30%,短期缺口難以填補。
在此背景下,中荷雙方及企業層面均在積極行動。中國商務部已多次譴責荷蘭政府不當干預,11月13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何亞東明確表示,中方已與荷方多輪磋商并同意荷方派員來華,敦促其盡快提出實質性解決方案。聞泰科技(安世中國關聯方)已啟動國際仲裁程序,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
行業分析指出,美國近期暫停相關出口管制規則,削弱了荷蘭政府干預的法律依據,疊加安世中國已啟動國內晶圓供應商替代預案,聞泰科技重新獲得安世控制權的可能性正在提升。目前,這場牽動全球產業鏈的糾紛仍在持續,最終走向,有待法律程序與外交協商的雙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