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各大游戲媒體群,大家突然在討論一款鴨子射擊游戲《逃離鴨科夫》,相比于之前大家對于B站游戲的褒貶不一,這次大家一致覺得:產品還行。
這家曾連續六年虧損,如今逆襲實現了連續四個季度的雙位數增長,B站為什么突然變得這么“能打”了?

作者┃王佩
《三國:謀定天下》:B站游戲崛起的轉折點 ?
速途網通過財報數據發現,B站盈利的轉折點是在2024年6月公測了《三國:謀定天下》(簡稱《三謀》),這款產品的上線不僅推動了B站2024Q3游戲收入同比暴漲84%,更讓公司實現上市以來首次季度盈利。
而這款產品之所以能在網易、阿里游戲等強敵環繞下突出重圍,核心在于《三謀》相較于網易的《率土之濱》、靈犀互娛《三國志·戰略版》等競品依賴頭部5%玩家貢獻50%以上流水的模式。

《三謀》通過賽季制運營和用戶共創機制(被稱為“最聽勸的團隊”),減少玩家的氪金依賴,武將獲取途徑更多樣(如通過“戰役副本”掉落),戰法系統更平衡(避免“氪金大佬”碾壓),讓普通玩家也能體驗到策略游戲的樂趣。
這種差異化策略讓《三謀》成功拓圈:原本SLG游戲的核心用戶是30歲以上的“老玩家”,而《三謀》的年輕用戶占比超過60%(B站2024年Q3財報顯示,游戲用戶中19-30歲占比達65%)。此外,《三謀》的長線運營能力也是其持續增長的關鍵——B站采用“賽季制”更新(每3個月推出新賽季),根據用戶反饋優化玩法(如S3賽季新增“武將覺醒”功能),讓游戲始終保持新鮮感。
截至2024年底,《三謀》累計流水已突破29.82億元,成為B站游戲業務的“常青樹”。
B站CEO陳睿明確將其定位為“五年生命周期標桿產品”,計劃2025年底進軍港澳臺市場,并同步推進PC端與小程序版本開發,持續探索SLG輕量化轉型的更多可能 。
《逃離鴨科夫》:細分賽道的“差異化突圍”
如果說《三謀》是B站在主流賽道的突破,那么《逃離鴨科夫》則是其在細分賽道的“意外之喜”。
速途網之所以說是“意外”,是因為《逃離鴨科夫》的產品定位將直接和騰訊FPS游戲的“搜打撤”進行對標。不過顯然這款由5人開發團隊的團隊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沒有選擇和《三角洲行動》一樣的寫實“搜打撤”而是以“萌系鴨子”為核心IP,將硬核的“搜打撤”玩法(搜索物資、戰斗、撤離)與“萌系畫風”“幽默元素”結合,形成了“硬核內核+休閑外殼”的獨特競爭力。

圖:《逃離鴨科夫》里開發者的“小心思”
《逃離鴨科夫》的成功,在速途網看來,核心是離不開B站社區生態的賦能,在宣發階段B站通過“開發者日志”、“UP主試玩”等方式,提前積累用戶期待。例如,團隊5名成員親自錄制的“開發幕后”視頻,播放量突破200萬,吸引了大量“自來水”UP主參與宣傳。
針對B站年輕用戶(尤其是喜歡“萌系”“獨立游戲”的用戶),采用“單機買斷制”(售價58元,首發88折),規避了F2P游戲的“氪金陷阱”,讓玩家以較低成本體驗到“硬核玩法”。
《逃離鴨科夫》的爆火,不僅為B站帶來了新的營收增長點(首周營收超2500萬元),更證明了B站在細分賽道的布局能力——通過“小團隊+差異化+社區生態”的模式,能在騰訊、網易等大廠的壟斷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B站的“護城河”:社區、生態與年輕用戶的深度綁定
無論是《三謀》還是《逃離鴨科夫》,其成功的底層邏輯,都是B站“社區生態+年輕用戶”的深度綁定。
B站作為“國內年輕人密度最高的社區”,其游戲業務與內容生態形成了“雙向賦能”。內容反哺游戲:B站的“游戲區”、“動畫區”“鬼畜區”等板塊,為游戲提供了天然的宣傳渠道。例如,《三謀》的“三國題材”與B站的“歷史鬼畜”內容高度契合,UP主們通過“三國人物吐槽”“游戲劇情解說”等視頻,吸引了大量用戶關注。

游戲反哺內容:游戲為B站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例如,《逃離鴨科夫》的“萌鴨IP”“搞笑劇情”,激發了UP主的創作熱情,產生了大量“梗圖”、“段子”、“自制視頻”,進一步擴大了游戲的影響力。
這種“雙向賦能”,讓B站的游戲業務與內容生態形成了“良性循環”——游戲吸引了更多用戶加入社區,社區又為游戲提供了更多的宣傳渠道。
從“爆款”到“生態”,B站游戲的長期競爭力
盡管《三謀》和《逃離鴨科夫》取得了成功,但B站游戲的未來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收入結構高度集中,《三國:謀定天下》貢獻超60%游戲收入,形成對單一爆款的路徑依賴。
二是研發儲備薄弱,僅4 – 5款待版號產品,且曾因項目終止導致2024年研發開支同比減少18% ;三是全球化面臨成熟競品如網易《率土之濱》的運營擠壓,2025年底港澳臺繁體版與2026年日韓版上線壓力顯著。

在速途網看來,B站游戲業務的核心壁壘在于社區-游戲-二創的正向循環生態,其3.68億月活用戶與內容創作者生態形成獨特發行優勢,目前B站的內容生態與商業化,已經實現了從“流量紅利”到“留量運營”的轉型。
寫到這里突然速途網想到了早期騰訊游戲的發展路徑,也是以代理發行為主,然后通過QQ/微信生態實現流量變現,后續通過強研發以及收購快速騰訊帝國的構建。B站能否成為第二個“騰訊”我們無法預料,但是其驗證成功的商業路徑讓B站不用再摸著石頭過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