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碳音球羽毛刺入眉骨”的視頻引發熱議,有些網友擔心碳音球是否安全,另外一部分網友則對事件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碳音球的殺傷力真的有這么大嗎?是否真的會在打球時被扎進眉骨呢?讓我們結合調查采訪與科學規律,用客觀分析揭露事實真相。
一、疑點溯源?:網絡熱帖張冠李戴,不實消息危言聳聽
網傳視頻中目擊者聲稱看到隔壁場地的阿姨被碳音球擊穿眉骨,但并沒有當時現場的圖像資料,只配發了一名受傷者面部特寫圖片

經調查溯源,多家媒體轉載的相關報道中阿姨被碳音球擊穿眉骨的圖片,實為一位球友2023年10月被球拍擊中后記錄的受傷情況,和碳音球完全無關。

此外,在社交平臺上的熱門帖子中還有被碳音球擊碎眼鏡的圖片,經調查,實為當事人近距離被天然羽毛球擊中所致,圖片發在社交平臺上,被營銷號盜用圖片夸大碳音球的危險。


科學拆解:受傷方式有違常理,制造焦慮無憑無據
既然網傳的消息被很多營銷號有意誤導,那么我們讓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看看從實際情況看,被碳音球的羽毛插入眉骨是否可能呢?

當羽毛球在空中飛行時,其結構決定了軌跡為球頭在前,在過去的案例中,偶有被羽毛球擊傷的情況也多為球頭擊傷或是被斷裂的羽片劃傷,像新聞描述中被羽毛插入的情況不合常理。人體眉骨抗壓強度達150MPa,且眼輪匝肌可緩沖30%沖擊力,雙重保護之下,羽毛很難突破屏障刺入眉骨。網傳“插入眉骨”的情況更多是為了博眼球的夸張說辭,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而網傳的很多其他受傷案例,實際上與碳音球無關。羽毛球雖然并沒有選手間直接的身體對抗,但依然是一項較為激烈的運動項目,熱身不充分、揮拍擊球不標準、使用破損的羽球等原因都有可能導致參與人員的受傷。

結語:
羽毛球是一項在各個年齡段的運動愛好者中廣受歡迎的“國民運動”,然而這兩年天然羽毛球持續漲價卻讓很多人覺得這項運動玩不起了。以新碳音為代表的人造球相比天然羽毛球更耐打,價格也穩定,有助于突破羽毛球運動受制于球的局限,代表著羽毛球發展的趨勢。希望廣大羽毛球愛好者不要為網絡謠言所蒙蔽,多關注自己的真實需求,更加自由地去享受羽毛球運動簡單純粹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