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科技部973課題、十二五規劃課題、基金委重大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到企業合作者:劉健康的科研轉化之路

在學術界,劉健康教授是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科技部973課題、十二五規劃課題、基金委重大研發計劃項目及多個面上項目的負責人;在產業界,他是 24 項專利的持有者、跨國企業的合作伙伴;在臨床界,他的研究成果為·抗衰老和衰老相關疾病的防治帶來希望。這種 “三位一體” 的角色,塑造了他 “全鏈條科研” 的獨特范式。
一、基礎研究:解碼線粒體的 “衰老密碼”
作為多個科研項目的負責人, 劉健康教授的基礎研究始終瞄準 “卡脖子” 問題。在 “線粒體穩態失衡導致營養感應異常的機制” 研究中,他團隊發現 mTORC1 信號通路與線粒體代謝的交互作用,揭示了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線粒體起源。
在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中,他作為骨干參與的 “器官衰老標志物” 項目,首次建立了基于線粒體 DNA 甲基化的 “生物年齡預測模型”,通過血液檢測即可評估個體衰老速度,相關技術已申請發明專利,預計 2025 年進入臨床轉化階段。
二、轉化醫學:從專利到產品的全周期創新
劉健康教授深知,科研價值的終極體現是服務人類健康。他領銜建立的 “線粒體靶向營養素”理論, 獲 24 項專利,其中 “一種調控線粒體動態平衡的組合物及其應用” 國際專利,開發出 “線粒體營養素復合制劑”。有望提高 老年人群線粒體功能,顯著提高年輕態指數,延長健康壽命。
此外,他與陜西三八婦樂集團合作開發的 “線粒體能量飲”,已成為國內功能食品市場的標桿產品。這種 “基礎研究 – 應用開發 – 產業落地” 的模式,成為產業界生命科學領域產學研合作典型案例。
三、學術榮譽:權威獎項與國際認可的疊加
科研成果的背后,是一連串重量級獎項的加持:“線粒體損傷在代謝綜合征中的作用機制” 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21),“表皮異常增殖與代謝綜合征的交互作用” 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22),累計獲得省部級獎勵 5 項。這些獎項不僅是對其科研貢獻的肯定,更體現了其研究的臨床轉化價值。
2023 年當選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成為其學術生涯的又一高峰。劉健康教授通過跨學科研究,將線粒體生物學、營養學與臨床醫學結合,為衰老相關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這種創新性在全球范圍內具有示范意義。
四、國際學術服務:構建全球科研網絡
作為亞洲線粒體研究與醫學學會理事、美國加州活性氧研究學會顧問,劉健康教授構建了橫跨亞、美、歐的科研合作網絡。他多次組織主辦國際和國內線粒體、自由基與衰老”會議,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
在《Antioxidants》副主編任上,他策劃的 “中國線粒體研究特刊” 收錄論文 35 篇,成為該期刊歷史上被引最高的專輯之一。讓中國學者的聲音被世界聽見,以成為劉健康教授責無旁貸的責任和使命。
五、未來展望:從 “線粒體醫學” 到 “健康老齡化”
面對全球老齡化挑戰,劉健康教授提出 “線粒體醫學 2.0” 戰略:“未來十年,我們將聚焦線粒體基因治療、人工線粒體構建等前沿領域,力爭實現衰老相關疾病的‘線粒體靶向治愈’。” 其團隊正在研發的線粒體移植技術,已在動物實驗中實現心肌細胞線粒體功能的定向修復,為心力衰竭治療開辟了新路徑。
結語
從實驗室到臨床,從專利到產品,從國內到國際,劉健康教授用 30 余年時間構建了線粒體研究的 “中國體系”。他既是深耕基礎的 “科學家”,也是推動轉化的 “企業家”,更是國際學術舞臺上的 “外交家”。這種多維身份的融合,正是新時代中國科學家的典型畫像 —— 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以務實精神推動轉化,以學術權威引領學科發展。他認為線粒體研究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我愿做一座橋,讓中國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讓全球的智慧匯聚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