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1 日,市場調查機構 CIRP 發布報告,報告稱自2021年起至2025年,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蘋果 iPhone 用戶的品牌忠誠度下降5個百分點。
該機構對品牌忠誠度的定義,是指消費者對品牌持續懷有好感并積極購買或堅持使用其產品的消費行為,主要表現為反復積極購買某一品牌的產品或服務,甚至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向別人宣傳此品牌或參與有利于其品牌的輿論導向。蘋果 iPhone 用戶的品牌忠誠度下降,意味著iPhone 在美國市場的吸引力下降。
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iPhone的情況也不樂觀。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跌出前4,出貨量呈現大幅度的下滑。蘋果走下坡路不是一天兩天了,《華爾街日報》早在2024年就發出“蘋果正在失去在華市場的頂級吸引力”的感嘆。
這一數據背后,凸顯出蘋果在用戶服務和體驗需求方面表現出的欠佳態勢,實際上這一現狀在中國市場更加突出,即便不談蘋果在新品方面所缺乏的創新基因,在信號、本土化功能,由其支付體驗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詬病。
首先以本土化功能中常見的地震預警信號為例,作為在緊急狀態下關乎用戶生命安全的一大應用,當安卓和鴻蒙系統早已內置該功能,為用戶提供及時的安全警示時,蘋果手機卻遲遲未能跟進。
早在2023年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就表示:“除蘋果手機外,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都是主動聯系我們,要求接入地震預警系統,內置地震預警。蘋果手機的確沒有和我們聯系內置地震預警。”

近年來,中國市場進步與用戶成長迅速,用戶越來越成熟,對功能體驗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國產品牌的迅速崛起,滿足了用戶的需求。與強勢崛起的國產品牌相比,作為國際化產品的iPhone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一直反應緩慢,面對用戶的訴求,iPhone有些水土不服。
蘋果手機用戶引以為傲“流暢”、“絲滑”的優勢,也已經消失,甚至被千元安卓機超越。
以中國用戶日常使用的移動支付為例,2024年,“碰一下支付”上市,接近一年之后,蘋果手機還是無法做到類似于千元級安卓手機的體驗,頻繁出現卡頓和多點擊一步的操作。相比安卓,經常讓支付多出2秒以上,在排隊結賬的場景下,這個體驗讓人難以忍受。


尷尬背后是蘋果對本土化體驗優化方面的遲鈍,使得蘋果手機面對國產手機品牌的崛起,已經優勢不在。
此外,蘋果手機在中國一直無法提供AI功能,也讓蘋果面臨高端用戶流失的風險。
蘋果的銷量或許更能直接反映出蘋果的生存現狀,
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4年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為4290萬臺,同比下滑17%,排名從第一滑至第三;2025年第一季度,出貨量為920萬部,同比下跌8%,排名滑至第五,同期市場整體出貨量同比增長5%。
這也給了國產手機更多機會。國產手機品牌毫不掩飾自己的雄心,去年至今,華為的諸多高端機型高調亮相,爭奪的就是這片市場。2024年,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說的非常坦誠:“我們就是想轉化蘋果用戶,說得直白一點,讓蘋果用戶有另外一種選擇。”他指出,蘋果用戶的大盤非常大,存量用戶很多,這對每一個安卓品牌來講都是很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