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2023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以下簡稱“物博會”)在無錫舉辦。大會以“智聯世界 融合賦能”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中、美、德、英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企業參展。

本屆物博會的展覽展示面積近5萬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全球通訊技術、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車聯網及智能網聯車、智能傳感器、信息消費等領域新品和新應用成果,也讓無錫再次站在全球物聯網之巔。
從山水名城到全球物聯網核心城市,無錫經過了哪些蛻變?
半城山水半城畫
無錫多山。江蘇是中國最平原的地方,無錫卻是江蘇少見的多山之地。在無錫市坐落著共4個5A級景區,郁郁蔥蔥的竹林與溪澗,恍如武俠電影里的畫面,吸引著古往今來的游人,其中在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各六下江南時就落腳在無錫惠山14次,其魅力可見一斑!
無錫多水。毗鄰太湖,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廣闊太湖哺育4城,而無錫擁有太湖水域近3成,與太湖的聯系亦最緊密,因此太湖景雖勝繁,只有無錫最為知名。
除此之外,無錫也是運河名城。3000多年前,泰伯修伯瀆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人工河。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南邗溝。晉代,挖錫澄運河。之后,又有京杭運河。在運河的哺育下,無錫城中臨河建屋,前路后河的“水弄堂”比比皆是。
無錫便利的交通條件一直延續到現在,城軌交通系統方面,京滬高速、滬寧城鐵、京滬高鐵穿境而過,無錫地鐵運營里程達113.53千米,并建有4E級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無錫還是江南文明、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山水為骨、人文為韻,在這座江南名城,無錫誕生過錢鐘書、秦邦憲、榮毅仁、徐悲鴻、徐霞客等歷史名人。
山在城中,城在湖邊,運河穿城而過。濃厚的歷史積淀、豐蘊的人文氣息、溫潤適宜的氣候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奠定了無錫經濟繁榮的優勢。
細數無錫發展史
太湖潮涌,風起江南。無錫之美不僅僅在山水之間,更在無錫奮進的腳步中。
作為江蘇省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在過去幾十年間,無錫憑借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腹地的地理優勢,通過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成功實現了從傳統制造業到現代物聯網產業的轉型,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無錫以其宜人的自然環境而被譽為“太湖明珠”。這個時期,無錫的主要產業以傳統的輕紡、紡織、鞋業和陶瓷業為主,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較低。
進入90年代,無錫搶抓改革開放的機遇,大力擴展制造業。通過引進外資、推動技術創新和管理改革,逐漸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城市產業結構由原來的傳統制造業豐富升級為紡織、機械制造、電子信息、化工等行業,虹吸模式逐漸顯露雛形。
到了21世紀,在國家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無錫也開始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革命。依托自身制造業基礎和技術優勢,無錫積極投身物聯網產業發展,并加速轉型為“物聯網之都”,聚集多個國內外知名的物聯網企業,形成了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
其中,物聯網技術在教育、醫療、金融等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為無錫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雋秀的煙雨江南上披上數字外衣。
摸索中前進,無錫為中國物聯網發展貢獻全新經驗
20世紀80年代初,無錫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實現非農化發展的方式開啟了農民依靠自身力量發展鄉鎮企業,鄉鎮企業所有制結構以集體經濟為主,鄉鎮政府主導鄉鎮企業發展的“蘇南模式”。“蘇南模式”不僅貢獻了無錫大部分的GDP,更成長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但伴隨2007年太湖水危機的爆發,無錫產業發展遭到了生態瓶頸的制約,雖然已經在集成電路和光伏產業上殺開了一條血路,但在“往何處去”這個問題前,無錫還正在探索。
2009年,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在全國選址。彼時的無錫作為僅次于上海的中國IC產業產值第二大城市進入專家視野。要知道IC產業是物聯網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些產業基礎成為無錫發展物聯網的天然襁褓。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毫無懸念落戶無錫,拉開了中國物聯網發展的序幕。
2009年11月,國內的三大運營商相繼落地無錫,建立了物聯網應用和推廣中心、物聯網技術重點實驗室等機構,布局物聯網高地。
2010年,由無錫移動、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宜興市農林局、中國農業大學聯手打造的江蘇物聯網水產養殖基地落戶在了高塍鎮鵬鷂生態園,系統采用物聯網技術、網絡監控、傳感設備幫助周邊蟹農“智能養蟹”。
2016年,當北京、上海“掃碼進站”還在發展計劃中的年代,無錫就已經擁有“碼上行”APP,他們與華云數據合作實現地鐵“上云”,率先實現用手機二維碼乘地鐵。
2017年5月,無錫的掃碼出行率就已經達到了40%。
2018年,華云數據幫助無錫地鐵打造出整套的信息化軌道交通運營體系,IT資源利用率從30%提升到了70%-80%,業務上線時間由月提升到周,運維時間由小時提升到分鐘。
2021年,無錫建成全國物聯網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領航”之程迸發出全新動力。
2022年,無錫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4011億元,產業規模占全省比重近50%,位居全國前列。全市集聚物聯網企業超3000家,其中上市企業79家、累計承擔國家級重大應用示范項目23個、獲得國家級試點示范牌子25個,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貢獻了新時代的“無錫經驗”。
是什么成就了無錫物聯網之城?
今天,無錫已然成為全國物聯網產業鏈上的關鍵節點。搭建起涵蓋芯片、感知、連接、平臺、應用與安全的物聯網完整產業鏈,物聯網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各類創新應用接連涌現。那么無錫的內生力量從何而來?

·智能物聯網企業紛紛落戶無錫
在物聯網落地之初,無錫開放、包容的城市格局就引來了相關企業。通過招商引資,中電海康作為全球智能物聯網龍頭企業落戶無錫,是無錫物聯網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推動者;中電海康落地之后,斯利康、阿里巴巴、華為、浪潮、百度等行業巨頭紛紛在無錫搶占物聯網產業高地。
今天,無錫已集聚物聯網相關企業超過2000家,覆蓋關聯芯片、感知設備、網絡通信、智能硬件、應用服務等全產業鏈條,構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鏈。
·產業布局正在成熟,著力打造未來產業
在數字化大勢驅動下,無錫積極擁抱未來,將物聯網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融合。
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世界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以達到國際前沿水平的運算能力,為航空航天、海洋環境、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提供算力支撐。
在梁溪科技城,圍繞衛星遙感、北斗+5G無縫定位、城市高精度三維建模等領域構建的北斗產業鏈,持續為數字城市導航。
無人駕駛的巴士,自動入庫的汽車,精確到米級的路況導航……聚焦新技術、新應用、新場景,新質生產力正在履行在物聯網領域探路前行的重要使命,加快推動無錫物聯網向世界級邁進。
·民營企業支柱,帶來創新人才、技術和成果
而在無錫物聯網的發展中,民營經濟也發揮出了“主力軍”作用。在無錫“465”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政策支持下,“新而強”的民營企業正在成為經濟支柱。
在智能傳感產業,投資超100億美元的華虹集成電路研制基地、投資86億美元的海力士二工廠、投資55億元的浪潮大數據產業園等項目先后建成,打造了無錫經濟新的增長極。無錫市工信局表示,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無錫緊抓住數字經濟這個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云計算、大數據企業中,浪潮卓數、帆軟軟件等上榜“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
更有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行業“單打冠軍”異軍突起。卓勝微電子自主研發的射頻芯片進入華為、小米等主流智能終端市場;中航雷華柯林斯(無錫)有限公司的航空綜合監視產品應用于中國商飛C919首飛研制;芯朋微、奧特維等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在無錫政府的支持下,眾多企業都嘗到了“政策紅利”,開啟了進階革命。
從山水如畫的煙雨江南,到今天飛速發展的世界物聯網中心,在新質生產力代表新技術、催生新產業、創造新價值的時代下,無錫這座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城市,正在擘畫出物聯網未來發展的生動藍圖,引領世界物聯網繼續向前。
關于瑞承
瑞承作為專為高凈值人士、企業家群體提供服務的品牌,致力于圍繞企業家客戶群體的“企、傳、投”需求提供綜合咨詢服務解決方案。
長期深耕企業家“企、傳、投”服務,通過多年資產配置能力、科技能力、國際化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的持續建設,為客戶在資產配置、家族傳承、企業發展與提升、品質生活、公益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長期陪伴企業家客戶的企業、個人和家庭成長,奔赴更加美好的事業與生活。
信息參考:
1、百家號:
江蘇無錫:物聯網相關產業規模超4000億元;
十年堅持,從無到有,無錫市成為物聯網“領航之城”
2、荔枝網:【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無錫篇:從太湖明珠到物聯網之都 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3、中國創投網:一場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之后,無錫藏不住了
4、江蘇省人民政府:無錫砥礪建設中國物聯網“領航之城”
5、澎湃網:攜手打拼,奏響“民營經濟看無錫”發展最強音
6、財新網:研報集納|物聯網之都——無錫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