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正式開幕,盡管本次展會是以可持續發展、生命科學、消費科技展三個主題展開,但據速途網了解到,近半數參展企業都展示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與方案。可以看到無論是投資人、行業大佬還是企業代表,都對人工智能的未來充滿期待。

為此,速途網特別對話Unity中國CEO張俊波,就人工智能對企業、行業的價值與影響等多角度帶來專業的觀點與分析。
Unity中國是全球領先的交互式實時3D內容創作和運營平臺Unity在華的合資公司,并且是Unity 全球產品和服務在中國地區的獨家經銷商。Unity的技術及解決方案已被廣泛應用至游戲開發、汽車制造、建筑建造、工業制造、消費文旅、影視娛樂等領域。當前,全球一半以上的游戲、60%以上是AR/VR內容,均采用Unity實時3D引擎開發,全球前十大整車廠商也都在使用Unity的技術與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對全行業的影響是必然的,擴大市場成為新機遇
自1997年電腦深藍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后,人工智能行業正式迎來高速發展期。而2014年聊天程序Eugene Goostman首次通過了圖靈測試,更是預示著人工智能進入全新時代。可以說ChatGPT等一眾語言類大模型的火熱,并非營銷手段下的科技噱頭,而是技術積累產生的必然結果。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不斷突破,AI撼動全行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針對人工智能對Unity開發社區的影響,張俊波談到,美術類設計師被AI替代原有工作的情況最為嚴重,未來多數企業將有近五成以上的設計師被AI所替換。包括做地形邊界的模型師等都有可能慢慢地被AI替代。
除此之外,程序員也將面臨著業務轉變的影響。他認為,基于人工智能生產的內容可更改、可升級的特性,目前從完善業務需求角度上來講AI已經可以簡化工作流程,為業務運轉節省更多的成本。
同時,人工智能賦能企業雖然會沖擊一些原有的職業和工作方法,但在張俊波看來,這也是擴大市場的新機遇,企業職位也未必會因人工智能而變少,相反可能會因為效率的提高而開拓更多的業務。
AI取代程序員?全世界可能只有程序員了
對于人工智能在Unity以及更多游戲開發者社區產生的影響,行業中也逐漸流行起了“人工智能提示工程師”這樣一種新業態。對此,張俊波認為“人工智能提示工程師”只是把原來結構化的編程語言變成了英語或是其他語言,屆時的核心競爭力將轉化為看誰能夠很精確地描述出想要的東西。并且,以后Unity培訓提示師不會是通用提示師,而是有專業知識的提示師,所謂的口語化提示也將需要所謂的“提示工程師”通過專業行業里的話術完成對人工智能的高效利用。
在談到在人工智能火熱的環境下,對Unity中國的員工有怎樣的寄語或期望時,張俊波表示一定有很多事情是人工智能不能做的,所以Unity中國還是會有很多員工持續地在做那些人工智能不能做的事。盡管大家說AI會替代程序員,但AI歸根結底還是需要程序員去解決程序的問題,除了要有一些AI的知識,對AI的概念和一些應用要有一定的了解之外。還是要專注干好本職工作,工程師的基本計算機“搬磚”能力還是要有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Unity的內容創作只是靜態的前置性的工作,對大量的3D內容,還要有一個渲染的過程,這才是關鍵性問題。AI可以做建模,但是完全依賴AI做實時渲染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大,渲染還是需要懂技術也有審美的人來做,最后還是需要有大量的工程師繼續干AI剩下的事情。
中國的ChatGPT的出路,還是要中國人自己的數據來訓練

作為最早一批將業務與AI實現合力的企業之一,在被問到國內外哪些人工智能產品更適用于中國企業時,張俊波表示,針對中國企業的人工智能,一定要基于國人來訓練,包括使用針對性更強的數據。就如同數字人領域,在語言和動作的依照參數如果都使用外國人的數據,那做出的中國面孔的數字人,其形態等各個方面所能達到的效果也很難與中國用戶達成共識。
人工智能領域亦是如此,中國的ChatGPT要想有出路,就必須使用中國人自己的數據來訓練。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的訓練數據需要與使用該模型的人群相似,否則模型可能無法很好地適應使用者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以中國人自己的數據優化模型的算法,對于提高本土產業競爭力、更好地支持國家戰略以及提高社會效益以及保護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都將起到良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