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懸崖邊上”,三只松鼠是會劫后重生?還是會狠狠跌落?
近日,話題#三只松鼠被曝吃出油炸壁虎#沖上熱搜,引發大眾熱議。該話題閱讀量在19日當天已達2.2億人次。
針對此事,三只松鼠回應稱,已第一時間與消費者聯系核實該產品購買及消費情況,結合產品線生產工藝及質監流程綜合分析初步判斷,該異物無制作、包裝過程中被帶入可能。同時,三只松鼠強調:“公司已向公安部門報警,主動配合市場監管部門調查。”

“油炸壁虎”還沒搞清來源,三只松鼠就已經屢屢被輿論“轟炸”,三只松鼠究竟怎么了?
三只松鼠食品安全問題“亮起紅燈”
事實上,這并不是三只松鼠第一個被爆出“食品質量問題”。
早在不久前的7月,三只松鼠就曾因脫氧劑泄露導致孕婦誤食,引發其新一輪的食品安全風波。

彼時,三只松鼠回應稱,根據視頻中圖片判斷,此脫氧劑破損原因系投放過程中光眼偏移造成誤切所致,三只松鼠愿積極配合消費者家屬做健康檢查,并承擔全部費用和相關責任。
與此同時,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大量關于三只松鼠的投訴。截止發稿,黑貓投訴平臺上與三只松鼠有關的投訴多達1756條,其中近30天內新增的投訴達31條。
此外,資本市場的“失寵”也讓三只松鼠頻頻受挫。
自2020年7月股票解禁后,三只松鼠的兩大股東IDG資本和今日資本便開始頻頻套現。據三只松鼠5月23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去年4月28日至今年5月20日期間,NICE 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動人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20,632,269股,減持公司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比例5.1485%。
今年7月末,三只松鼠發布公告稱,股東LT GROWTH INVESTMENT IX(HK) LIMITED擬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2406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目前總股本的6%。若以7月29日減持當天的股價計算,該股東通過本次減持套現超5億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資本市場的受挫帶來了二級市場的連帶反應。截至9月27日收盤,三只松鼠報收19.14元/股,最新市值為76.75億元,較其巔峰時期360億元的市值,三只松鼠如今跌至“一只松鼠”不到。
營收縮水,三只松鼠的盲目擴張
三只松鼠在資本市場的“失寵”,一定程度上與其頹廢的業績有關。
據三只松鼠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營收、利潤雙雙下降。其中,營收同比減少21.8%,至41.14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76.65%,為8213.43萬元。

針對利潤的下滑,三只松鼠解釋稱,其一,原材料價格及運費上漲影響了三只松鼠的毛利率;其二,處理因疫情原因滯留倉庫的產品;其三,在品牌推廣上投入上億元的費用,影響到了當期的利潤;其四,閉店帶來的押金折損及裝修攤銷、拆鋪等費用;此外,去年事業合伙人持股計劃及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于該賬內列支股份支付費用3000萬元。
同時,早期憑借電商紅利殺出一條血路的三只松鼠,目前的銷售仍較為依賴線上渠道。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三只松鼠來自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營業收入為30.13億元,占同期總營收的73.25%。
不過,三只松鼠于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的情況卻不容樂觀。雖然其仍成為收入的主要來源,但2022年上半年第三方電商平臺收入卻同比下降了16.79%,其中天貓京東營收同比下降25.56%、21.64%。
另一方面,一直在削減的線下門店,也未能給三只松鼠帶來新的希望。2022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投食店閉店56家(剩余85家),聯盟店閉店182家(剩余780家),但新開僅為1家和37家。在營收上,上半年三只松鼠來自投食店的營收為3.39億元,來自聯盟店的營收為2.98億元,同比分別下跌40.84%、17.9%。同比下滑了30.22%。
2021年,章燎原承認了自己線下專賣店探索的失誤。并開始將目光投向傳統線下渠道,“中國大概有4萬個500平方以上的優質零售終端,三只松鼠的分銷業務要拿下至少80%”,并計劃到2023年力爭實現50億線下年銷售。
三只松鼠雖然開始線下分銷,進入了多家主流賣場,但它并不投入進場費,僅靠品牌拉動銷量很難大飛躍。那些線下強勢的品牌,如海天、康師傅、娃哈哈等等,無一例外在渠道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才保證自己的產品占據了貨架的C位。
這意味著,三只松鼠的線下戰爭實在不好打。
自建工廠,三只松鼠從“做輕”到“做重”
除了渠道,三只松鼠的財報也暴露著其在諸多方面的短板。
面對原材料價格、運費上漲等因素下增收不增利的狀況,存量競爭時代公司開始縮減SKU,從全品類品牌轉型為“堅果果干+精選零食”品牌。
無論線上、線下要產品大賣,低價都是競爭中的利器,但價格戰必然影響利潤。三只松鼠要提升公司毛利,終歸只能走上飲料、奶粉企業多年前就走上的道路——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將原材料和工廠握在自己手上。
代工使其產品質量問題一直不絕于耳。整體來看三只松鼠的SKU豐富,產地較多,其供應鏈也比較繁雜,而貼牌代工的模式使得品牌在產品質量、標準化方面難以進行嚴格的把控。此外,三只松鼠內控體系的缺失,也是其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的核心原因。
或是意識到代工模式存在的隱患,三只松鼠眼下有意自建工廠。其在財報中提到,“公司正在積極布局制造示范工廠,首批建設的每日堅果工廠于今年8月運營投產。公司依托整體規模和正在構建的制造優勢,具備從銷售到生產向原料滲透的全產業鏈整合能力。”2022年8月,三只松鼠每日堅果工廠首批兩條產線正式投產,邁出了自建工廠的第一步。
不過,雖然自建工廠能便于三只松鼠在管理、品控等方面的把控,但也讓其現金流遭到了嚴峻的考驗。財報顯示,三只松鼠上半年的經營現金流出金額為43.26億元,而同期其經營現金流入金額為46.2億元,兩者僅相差不到3億元。
目前,A股共有6家休閑食品企業,除了三只松鼠和良品鋪子外,還有洽洽食品、來伊份、鹽津鋪子和好想你。財報顯示,有5家公司均實現營收增長,且其中良品鋪子、鹽津鋪子、洽洽食品已連續多年保持增長,而三只松鼠是6家中唯一下滑的。
誠然,疫情和市場環境讓融資變得更加困難,處在改革陣痛中的三只松鼠,甚至還要面臨質量問題頻發的艱難處境。未來,三只松鼠能不能打下全渠道這條命脈,能否打贏這場產業升級之戰,都將事關其的“生死存亡”。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步子邁的大了,總會扯到“蛋”的。三只松鼠的當務之急,是放棄幻想,從“快”的思維里跳出來,扎扎實實地發展,勤勤懇懇地研發,以產品渠道+產品質量為組合拳。只有這樣,它才能在直面食品零食巨頭們時掌握一絲勝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