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說要超過特斯拉的零跑汽車,真的做到了……
“零跑新車當天黑屏,維修半個月,換兩大部件,承諾退車又反悔”。2022重慶車展媒體日當天,一位女性車主雙手舉著一塊兒寫有這段話的白板,向展臺周圍的觀展觀眾和媒體們控訴著她對零跑的不滿。不過,該車主的聲討僅持續了幾秒便被現場安保人員打斷,同時迅速到場的工作人員還將展位和維權女士一同用黑色圍布擋了起來。

這一維權事件很快被網友送上熱搜。微博評論區內,不少網友紛紛就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到零跑為了怕在車展上‘被維權’,提前做了很多準備””零跑在這一方面,做的比特斯拉強”……
事后,零跑方面雖然也迅速做出了回應表示:“經過與客戶積極溝通后該事件相關問題均已妥善解決。零跑非常注重用戶體驗及交付質量,我們會持續與用戶保持密切溝通。”但零跑只字不提具體解決方法的敷衍回應讓大眾并不買賬,同時也讓零跑的用戶售后服務飽受爭議。

6月29日,速途網聯系了零跑汽車官方,截至發稿,對方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公開資料顯示:零跑汽車是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科技型智能電動汽車品牌,成立于2015年12月24日。目前,零跑在售車型主要包括 T03、 S01、C11 三款,預售車型為C01 1款,分別定位為微型車、小型車,中型 SUV及中大型純電動轎車。
根據網上公開的信息不難發現,此次維權事件中的問題車輛為零跑C11,在去年9月上市,官方指導價格為15.98萬-19.98萬元,是零跑旗下首款SUV。2022年3月,零跑汽車宣布上調C11車型的官方指導價格,調整之后售價為17.98萬-22.98萬元,最高漲幅達到3萬元。
零跑成長的那些陣痛 消費者照單全收了
事實上,零跑汽車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伴隨著品控問題。
2021年,約200名零跑S01車主集體發起維權,在零跑T03上市當日發布了一封”零跑S01-380/380PRO首批車主致零跑汽車的公開信”。信中表示,有多位車主的車輛出現了主控屏幕黑屏、動力系統故障等一系列問題。同年10月,零跑在敷衍回應無果后,選擇召回了150輛2019款零跑S01。
此外,零跑在去年12月份對C11進行升級后,也直接讓萬余位未提車的準車主們瞬間成為”老”車主:部分車型的水冷電機更換為油冷電機,電池換裝為磷酸鐵鋰電池;取消終身質保,變為8年質保服務。
質量問題之外,“貨不對板”也為大眾所詬病。2021年4月,零跑C11因“偷梁換柱”引發全網熱議。據一位來自寧波的車主介紹,其等了一年多時間才提車成功的零跑C11,在電池配置上與當初銷售宣傳的相去甚遠,由原本的電池供應商“中航鋰電”,變成了“欣旺達”。而在重慶展臺維權之前的幾天里,零跑電池虛假宣傳的負面消息仍未平息。
除了品控問題,零跑還被消費者爆出“霸王條約”問題,即對于已經下“定”的車輛,車主可以選擇更換電池或繼續保持等待,同時,如果現在要求取消訂單,也不能算作零跑方面違約。當用戶表示不認可這兩種辦法并繼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零跑方面表示,目前還未聽說過有成功的案例。
據車質網顯示,消費者對零跑的投訴從2020年4月就已開始,涉及車輛包括T03、C11及S01等零跑旗下全系車型,投訴問題包括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無法使用、車身懸架異響、轉向過程中車身異響等車輛質量問題和沒有按時交付車輛等交付問題,截至目前這樣的投訴已累計有160多條。
根據“千蟑理論”,一次維權事件背后,往往隱藏著車企諸多方面的問題。當零跑汽車的車輛質量問題被大眾重新審視時,必然會對其市場表現產生一定影響。只顧賣,不管交,零跑的品牌形象與服務水平正朝著被叫停地方向前行。
銷量是零跑掩蓋經營困難的“黑布”
毋庸置疑,零跑近一年在銷量數據的表現十分亮眼。
2021年,零跑全年累計交付達43121臺,2022年1-5月累計交付40735臺,連續14個月同比增長超200%,同比增速位于于“造車新勢力”首位。今年6月28日,零跑汽車第10萬輛下線,達成這一目標的產品是零跑C11性能版。從2019年6月28日零跑首臺量產車S01下線,到2022年6月28日第十萬臺量產車下線,零跑用3年時間完成了從0到100000的歷史跨越。

然而,銷量的大幅度攀升掩蓋不了其在經營上的壓力。
2019年-2021年零跑的凈虧損分別為9.01億、11.00億和28.46億元,累計約為48.47億元,且預計今年繼續虧損。雖然零跑方面把虧損原因歸結為規模經營問題,但還是不得不面對逐漸擴大的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研發支出占據零跑汽車投入較多,累計支出為13.87億元,但在研發投入上,零跑和頭部新勢力車企有著較大差距。2019-2021年期間,該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3.58億元、3.19億元和7.40億元,合計不到14億元。橫向對比,2021年前三季度蔚來汽車研發費用為20.73億元,小鵬汽車則為26.63億元。也就說零跑距離其一直在宣傳的“全域自主研發新興電動汽車公司”標簽仍有很大差距。
產品方面,零跑目前在售的三款車型T03、S01、C11 價格區間都在 5 萬元 -20 萬元之間。其中,10 萬元以下的 T03占比最高。這意味著銷售結構短期難以優化,束縛住了零跑的盈利能力。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零跑T03全年銷量累計達40245輛。2022年前5個月,其銷量為26647輛,尤其是在1月和2月,同比增幅分別達314.72%和261.69%。
同時,這也嚴重拉低了零跑汽車的毛利率和凈利潤水平。2019-2021 年零跑汽車的毛利率分別為 -95.7%、-50.6% 和 -44.3%。走不出“負毛利率”困局的零跑,意味著“賣的越多,虧的越多”。
而定位中高端市場的零跑C01,雖然相繼爆出“4小時訂單超2萬”、“預售開啟4小時訂單破2萬”等消息,但無論是“0元預訂”、“產品力毫無亮點”還是“S01等車主的前車之鑒”都讓行業內外開始質疑零跑C01的訂單實際能有多少轉化為實際銷量。
在此基礎上,縱使零跑的銷量仍在攀升,卻依舊無法成為“零跑的另一塊黑布”,蓋住毛利率低,擋住虧損擴大。
遮不住的“羞” 要靠上市來彌補
自 2021 年下半年以來,伴隨鈷、鋰、錳、鎳、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新能源汽車的單車電池成本正在大幅上升。加之補貼退坡、芯片短缺等因素的影響,電動車的制造成本急速飆漲。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如今電動化賽道的比拼也已經進入了智能化競爭的下半場,這不僅需要技術的積淀,還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資產方面,截止到2021年年末,零跑汽車總資產為125.26億元,較上一年期末增加283%,同時因虧損持續擴大,零跑2021年經營現金流凈流出10.19億元,較上年的7.32億元增加39%。截止到2021年年末,零跑汽車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3.38億元,較上年期末的1.01億元增加超過40倍,主要是零跑去年大規模融資活動所致。資金也就成為零跑汽車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今年 3 月,零跑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擬在主板上市。
不過,零跑的能否順利募得所需資金還很難說。畢竟,相較于同為第二梯度的威馬和哪吒汽車,零跑汽車無論是在資金鏈,亦或是銷量上都要略遜一籌。
此外,對零跑來說,雖然成功上市確實能夠為其帶來更多的資金支持,零跑也在招股書中提到,募集資金的40%將用于推動產品組合擴張、開發先進汽車智能技術的等方面的研發。
但,上市也僅僅是零跑一段里程的開始。上市后的零跑要面對的問題可不僅是“如何造車”這一點,如何改變企業的品牌形象,如何學會與消費者溝通,如何強化駕駛體驗等都是不能忽視“軟性實力”。
當然,如果零跑一直沒有將準車主基本訴求解決好,恐怕此時的銷量也只是曇花一現。畢竟,任何“黑布”也只能遮丑,不能消丑,且風暴來襲之時,黑布必然被吹走,一切也將顯現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