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造車新勢力的爭相上市,跑馬圈地;一面是歷史宿敵的厲兵秣馬、兵臨城下。25歲卻青黃不接的奇瑞汽車身上,關于曾經“制霸江湖”的雄心,再難尋覓。
日前,奇瑞汽車公布了2022年5月銷量報告。
數據顯示,奇瑞集團5月銷售新車8.54萬輛;1-5月份累計銷售汽車37.00萬輛,同比增長6.2%。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此前公布的行業數據,受疫情沖擊影響,5月份汽車行業銷量同比下降12.6%。也就是說,奇瑞目前的銷量增速已經跑贏了大盤 。
不過,雖然從銷量數據來看,奇瑞汽車眼下的表現還算差強人意,但長安、長城、吉利等車企在1-5月份的終端累計銷量卻已經超過40萬輛,甚至長安已經突破到了90萬輛。
此外,速途網將奇瑞的銷量數據深入剖析后發現,奇瑞表面“還可以的日子”中其實隱藏著諸多不小的隱憂。而自主品牌時代到來的現下,奇瑞為何朝著“下坡路”的方向疾馳而去呢?

奇瑞無法擺脫的 “內卷”
眾所周知,作為一家以汽車產業鏈為核心的多元化企業集團,奇瑞從不缺乏品牌意識。
因此,奇瑞旗下相繼“誕生”了奇瑞、星途、捷途、凱瑞等產品品牌,形成了從“入門級”到“豪華級”的全方位品牌布局。
在奇瑞的規劃中,星途做高端系列,母品牌線的瑞虎專注中端,而捷途則專注低端系列。
盡管計劃十分美好,可最終還是由于三大品牌在定位與定價中過于混淆,導致了“內卷”的狀況的發生。
以汽車市場最為火爆的價格區間——10-15萬元為例。倘若你想用10萬的預算在奇瑞購得一輛SUV,那么你既可以選擇星途LX的1.5T乘風破浪版,也可以選擇奇瑞瑞虎7的1.5T精英版,或者是捷途X70的1.5T悅行版,且這三個具體車型,都是各自品牌的銷售主力。

雖然上述情況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但另一方面也對奇瑞旗下汽車品牌的定位劃分設置了諸多困難。據汽車之家數據顯示:目前,捷途X70、瑞虎7和星途LX三款車的落地價格皆處于11萬左右。“同一體系下,不同品牌定位的相同車型價格十分趨同”不僅會導致品牌定位模糊,降低高端品牌的含金量,也會讓同一體系下的內耗問題進一步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在奇瑞最為“得意”的技術上,其也采取了所有品牌“一視同仁”的態度。據悉,奇瑞推出的2.0T發動機,星途、奇瑞、捷途不少車型都有在使用。這意味著即使奇瑞產品整體的“技術水準”在提升,但仍避免不了車型之間的內耗。畢竟,在大多數消費者眼中2.0T是高端的象征,如今奇瑞卻將2.0T發動機混用,實在有些不妥。

此外,目前奇瑞現售產品的“雙車”策略也存在重大的隱憂。
據悉,所謂的雙車策略就是將每一款單獨的車型衍生出更多版本進行發售,在這一策略上,長城、長安、吉利都有所應用。因此,奇瑞相繼進行了瑞虎3到瑞虎3X,瑞虎5到瑞虎5X,瑞虎8到PLUS車型的衍生。表面上看,這不僅能夠為奇瑞節約相應的研發、制造成本與時間,還能夠保證其在固定周期內推陳出新。
只是,奇瑞在雙車策略的應用中忽略了最為重要的一點。即在推行這種策略的時候,無論哈弗、長安還是吉利的細分市場精耕,都源自于明星產品進行分支車型的口碑覆蓋。反觀奇瑞,只有瑞虎8一款產品在近幾年引起過較多的關注。這就導致了單品種類越來越多,銷量卻越發萎縮,最終接連宣告敗北。
具體到產品種類中,奇瑞品牌單月銷量主要由5款車型貢獻,其中SUV車型占了4款,分別為瑞虎7、瑞虎8(包含瑞虎8 PLUS)、瑞虎5X以及瑞虎3X。而在轎車方面,奇瑞始終處于一個邊緣化的境地,僅有一款6-13萬的艾瑞澤勉強在撐著局面,而反觀長安、吉利在轎車市場卻相繼推出了UNI-V、星銳等大熱車型,發力迅猛。
徘徊在主流之外的 奇瑞新能源
除了傳統的燃油車市場,奇瑞在大熱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也貢獻了不俗的銷量數據。
奇瑞集團新能源汽車,5月份銷量為2.07萬輛,同比增長205.5%。1-5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92萬輛,同比增長175.7%。在剛剛公布的5月新能源銷量榜單中,奇瑞位列第四。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個月的排行中,奇瑞闖入前三,僅次于比亞迪和上汽通用五菱,且新能源汽車是奇瑞集團銷量唯一增長的板塊。
從銷量的數據來看,奇瑞在新能源領域表現的確實不錯,但奇瑞在新能源市場中主要的銷量貢獻者——微型車(QQ冰淇淋與小螞蟻),勢必不能支撐起奇瑞在新能源領域未來長久的發展。
查閱乘聯會數據發現,奇瑞新能源汽車5月,QQ冰淇淋銷量為9243輛,小螞蟻銷量為9084輛,合計銷量為18372輛,占奇瑞新能源總銷量88.89%。其中,三款車型起售價分別為:7.39萬、2.99萬。
不過,小螞蟻及QQ冰淇淋苦苦支撐的A00級別早已不是藍海市場。行業內也相繼涌現出了五菱宏光MINIEV,長安奔奔E-Star國民版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數據顯示:2022年5月,五菱宏光MINIEV及長安奔奔E-Star國民版銷量分別為2.9萬輛及1.07萬輛,而最早涉局A00級別的奇瑞小螞蟻,即使經過多次升級改款,也還是掩蓋不住產品競爭力的疲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A00級別已然紅海一片。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市場的銷量結構必然由當下的“啞鈴型”向“紡錘形”推進,率先完成中高端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也就成為了新能源市場領頭“羊”的衡量標準。
高端化賽道中“失聲”的 奇瑞
相比其他自主品牌,奇瑞新能源此前布局的產品覆蓋面其實并不單一,只不過之前推出的大螞蟻、瑞虎e、艾瑞澤e等,皆由于未能踩準市場的熱門細分市場,及油改電產品的綜合性能表現乏善可陳,從而錯過了中端產品的布局黃金期。
或許是出于自身新能源領域發展乏力的考慮,奇瑞開啟了進軍新能源汽車高端領域的步伐。
2021年初,一款名為瑞騰01的產品迅速在網上躥紅。據悉,該款產品是由奇瑞打造的高端智能化的電動汽車,綜合續航里程可達600公里,售價預計在22萬-25萬元之間,上市時間為2021年7月。然而,此后的“瑞騰01”再無更多消息傳出,且至今仍未上市。
反觀北汽、東風、吉利、上汽、比亞迪等其他中國車企,其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均殺到了30萬元高端市場。而在高端新能源產品線方面,如今長安有了阿維塔、吉利有了極氪、長城有了沙龍。行業內,還存在如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有一定積累的造車新勢力,及加速入局的新科技企業,如小米集團、百度、華為、鴻海科技集團等。而奇瑞,顯然又慢了一拍。
毋庸置疑,自主品牌沖高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撐,在燃油車賽道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的奇瑞,能夠有足夠的結余資金來推進新能源領域的高端化仍有待商榷。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公開表示:造車需要儲備的資金門檻,而現在的門檻則至少要不低于400億。
盡管外界對于奇瑞的資金實力無從了解,但縱觀其的融資歷程,及上市消息披露頻率來看,奇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資金,勢必要尋求外界的幫助。
資料顯示,成立于2010年的奇瑞新能源,進行過3輪融資,均未公開披露金額。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2019年1月,這意味著,奇瑞新能源已有兩年多時間沒有拿到過新融資了。
上市進程方面,奇瑞新能源分別在2016年、2019年、2021年多次傳出過謀求上市的消息。但無論是起初的借殼上市失敗,還是2020年完成增資擴股,亦或是去年7月為新能源獨立上市進行的高層調整。無一不在證明著奇瑞眼下在新能源高端市場的“尷尬境遇”。
畢竟,目前在高端市場“失聲”的奇瑞新能源,僅憑借其在微型車市場的銷量難以撬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藍海,更不能輕易獲得投資者青睞。反之,倘若無法上市,奇瑞新能源的融資渠道必將受限,這可能又會使其缺乏足夠資金布局高端市場。
與此同時,奇瑞汽車和以色列集團合資打造,后又轉讓給寶能集團的觀致汽車,也于本月初被曝停擺 被列入消費黑名單。雖然寶能表示只是轉型路上的一點陣痛,但目前仍持有25%股份的奇瑞,勢必會受到來自品牌、資金等多方面的影響。
好在,奇瑞并未就此消沉,反而復刻了眼下最熱的“強強合作”造車風格。2022年5月16日,立訊精密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已經與奇瑞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與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ODM整車研發及制造,通過該為品牌客戶造車的業務平臺,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產平臺及出海口,深度發展公司Tier1業務。
不過,以立訊精密目前的資金水平,能否支撐起持續投入還是未知數。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負債率為59.7%,一年內到期的借款合計169.4億元,而貨幣資金為156.7億元。而本次對奇瑞相關公司股權的收購價已超過立訊精密2020年歸母凈利潤(72.25億元)。奇瑞資金更是捉襟見肘。因此,雖然兩者聯手造車前景廣闊,但恐怕只能緩解“近渴”。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已經有近50家造車新勢力已經“陣亡”,僅剩下蔚來、小鵬、理想、威馬等不足10家。從一定程度來說,造車新勢力已經進入洗牌期末期。因此,新能源汽車賽道,未來不僅是勝者為王,更是剩者為王。
不過,在速途網看來,無論是燃油車領域還是新能源車表現,如何保持銷量進步的同時,用發展長遠的眼光審視市場,做出正確的決策,才是鞏固業績及地位的重中之重。目前,奇瑞還有很多值得補充完善的地方,與長安、長城和吉利等比較,奇瑞依然有明顯的差距,勢必要加倍努力。
市場競爭殘酷,沒有一家品牌是永恒的,在市場經濟的長河中,有許多品牌曾風光無限,后來日落西山,最終消失。于此,我們只能祝福奇瑞,眼下所做的一切都有所回報,切莫只是垂死掙扎。
寫在最后
中國乘用車市場增量轉存量,已經進入到淘汰模式中,合資品牌在不斷下探,一個全新高端品牌的推入難度很大。畢竟如何解決品牌認知度問題,既需要長時間的打磨,也需要母品牌的實力支撐。目前對于瑞騰01來說,品牌認知度、產品規劃以及顏值設計等方面都存在困難,如何“逃出生天”,考驗著奇瑞的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