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好的照片一排排掛在展板上,老人們三五成群站在一起,逐張端詳,互相打趣。“快看那誰,笑得眼睛都沒了。”人群中不時爆發出笑聲,輕快的氛圍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也讓屏幕前的無數網友動容。
這是“85后”商洛女孩楊鑫近日發布在抖音賬號@高妹愛攝影 上的一幕。視頻里的影展,是她及團隊堅持做了4年的一項公益活動——免費幫偏遠山區里的空巢老人拍攝遺照。4年間,她用鏡頭定格了2000余位老人的笑臉。
近日,楊鑫給山區老人拍遺照的故事登上了熱搜,獲得廣泛關注,還被新華社等媒體報道。

來源:抖音@新華社
“大山里,很多老人一輩子就拍過張身份證照片”
37歲的楊鑫是當地一家報社的攝影記者,也是商洛市彩虹公益中心負責人、抖音公益創作者。給山區老人拍攝照片的初衷,來自于她做公益時的一個偶然發現。
“我是在2014年開始接觸公益的。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公益活動就是給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發放一些物品、拍拍照片,并不能直擊這些群體的需求,于是在2017年注冊了彩虹公益中心,打算自己做公益。”
4月15日,楊鑫向三秦都市報記者還原這一“另類”公益活動背后的故事道,一開始,他們團隊主要關注留守兒童,后來逐漸發現空巢老人也很需要社會的關愛。這期間,她去一個山村里走訪,隨手給當地一位老人拍了張照片。照片洗出來拿給老人后,對方很開心,她就隨口問了一句,“這張照片你想怎么用?”老人很自然地回答,“等我過世了放在家里用。”

楊鑫團隊參加春節助老活動
這個答案讓楊鑫十分震動,“因為在大部分人的觀念中,死亡這件事是有忌諱的,拍張照片作遺照,聽起來也好像不太吉利,但老人似乎并不在意。”
她很快發現,這背后是有原因的。“商洛大山里的一些偏遠鄉村,老人們想要拍張像樣的照片并非易事,用智能手機的人不多,去城里拍又不方便,很多人還未必舍得花這筆錢,所以很多老人一輩子也就拍過一張身份證照片。甚至有人去世了,家里連張用來祭奠的照片都找不出,只能用紙板做個牌位供奉。”
這樣的場景深深刺痛了楊鑫的心,“差不多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萌生了給老人們免費拍攝遺照的想法。”
“4年間,免費為2000余名有需求的老人拍照”
很快,在一家愛心基金的支持下,彩虹公益中心以“老有所憶”為名,開展了第一次免費拍攝活動。
“那是一次多機構聯合的活動,別的機構在村廣場上搭起一個小舞臺,做培訓、演出,我們就在舞臺旁邊支起背景布,準備給老人拍照。”楊鑫記得,一開始,他們并不確定會不會有人來,心里直犯嘀咕。
“畢竟一邊是熱熱鬧鬧的節目,一邊是照遺照的。”但幾個老人馬上過來了,“他們聽了我們的介紹都很感興趣,自己照完之后,又去喊親友鄰居來照,沒多久我們這個‘攤位前’就排起了長龍,其他公益組織的成員改幫我們維持秩序。”

老人們排隊來拍照
至今,回想起那天的場景,楊鑫還是覺得感動。“早上9點活動開始的,直到下午1點還不斷有人來。有一些來拍照的老人腿腳不便,被家人用架子車推著過來,還有一些人原本在地里干活,聽到消息就跑來了,身上還沾著泥土。”
這讓楊鑫覺得,自己的想法是被認可的。“之后這件事就堅持做了下來。只要籌到一些錢,我們就按照預算組織一次活動。”
楊鑫介紹,這個過程中,抖音平臺給了自己很大幫助。早在2018年,她就注冊了抖音,用視頻記錄鄉村公益的點點滴滴,關注對象既有老人,也有留守兒童。4年間,他們輾轉十幾個偏遠鄉村,免費為2000余名有需求的老人拍攝了照片。2021年11月,字節跳動公益平臺在抖音上線,楊鑫所負責的公益項目在該平臺有了更多關注。
“我們這些小機構,想要籌款必須依托大的、有公募資質的基金會。被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吸收為執行機構后,抖音平臺指導我在很多視頻中添加銀天使等公益項目入口,給我流量扶持和推廣,一方面讓更多人了解助老公益,一方面為我們帶來款物。”

抖音個人主頁和公益平臺頁面
“耍寶逗樂,只為記錄老人最開心的笑容”
抖音平臺也記錄了不少楊鑫團隊為老人們拍照的經過——
記者看到,這些照片的拍攝地點或在老人家的小院里,或在村里的小廣場上,志愿者們把紅色的背景布支起來,再用特地備好的噴壺、梳子、刷子等工具,為前來拍照的老人們梳頭、整理服裝,最后不忘引導他們對著鏡頭綻開笑臉——一張感染力十足的照片就拍成了。
不過,引導老人們對著鏡頭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對于不少老人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二次照相,第一次是照身份證證件照。也許是緊張或害羞,他們看到鏡頭總是很拘謹,表情僵硬。這就多虧了我們的志愿者。”
楊鑫介紹,彩虹公益機構不大,固定志愿者大約有20個人,平時開展活動,會招募一些臨時志愿者加入,采用“老帶新”的模式分組為大家服務。為了留下老人們最開心的笑容,讓家人以后回想起他們都是笑著的樣子,志愿者們都很會手舞足蹈“耍寶”逗老人開心,也一個賽過一個貼心。“如果沒拍好,我們就拍個十張八張在里面選,常有老人說我們對他們像自己家人一樣親。”
拍攝完成后,楊鑫團隊還會特地對照片做一些后期調整。“這種后期調整不是美顏,是有些老人可能由于疾病,眼睛或嘴巴有些歪,我們就適當地調整一下,在不失真的前提下記錄老人最好的樣子。

志愿者給老人看照片
“老人開心,志愿者們也被治愈”
為了成像效果更好、保存時間更長,每一次的照片拍好后,楊鑫還會特意將照片送到西安沖洗。“激光沖洗的銀鹽照片成本高一些,但能給老人和他們的家人留下一份更好的回憶,我們覺得值得。”她這樣表示。
在抖音上,楊鑫分享了這些年間很多個讓她覺得“值得”的瞬間。“每次把照片送回去,我們都會先把照片掛起來做一個小影展,等大家到齊了再一一發放。每次這種時候,老人們總會圍在一起仔細端詳、互相調侃誰的照片拍得最好,也就是近期在抖音上引發關注的那個視頻,那種‘輕松領遺照’的心態和氛圍讓人感動。”

老人們在領照片現場閑聊
“還有一次,在一個山村里發照片時,我注意到一位老人走到一個沒人的角落,把照片高高舉起,先是很開心地笑,過了一會沉默了,之后又笑了出來。那種因為拍了張滿意的照片挺開心,又因為這是遺照感到沉重,最后又釋然的心理變化讓人感慨。”
還有老人用自己的方式向楊鑫團隊表達質樸的謝意,“第一次拍攝的照片送回后,有個老人很高興,抱著照片說不知道該怎么感謝我們,就在廣場上高聲為大家唱了一曲秦腔。”
楊鑫覺得,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她和志愿者們也被深深治愈。“比如我們團隊里有個外地的志愿者,她常說,自己無法經常回家孝敬父母,來參加活動幫助這些老人梳梳頭、整理下衣服,就好像在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能感受到幸福。”

志愿者給老人梳頭
“有人私信想要加入,希望依靠抖音‘自給自足’”
無論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滿足感,還是老人們真誠的笑臉和反應,都讓楊鑫團隊的每一個人更加堅定,要繼續將這件事做下去。“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我們希望把更多老人的笑容留給他們的家人,2萬名、5萬名……越多越好。”
對此,楊鑫心里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構想。“近期,我們的活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每天我都能收到不少私信,或是詢問如何加入我們的志愿者團隊,或是說自己也是公益人,想在他們家鄉復制這一公益模式,我每次都很仔細地回復,也打心眼里開心。”她說,越多人做這件事,就意味著更多老人可以圓夢。
除了日常的指導和扶持,楊鑫也參與了一些平臺發起的公益活動。春節期間,字節跳動公益發起#陪伴老人過暖冬活動,邀請用戶用視頻講述身邊的助老愛老故事,給老人們提供關愛,累計觀看人次超過6000萬。楊鑫參與其中,獲得了平臺授予的三等獎。
楊鑫表示,她會堅持把助老公益做下去,同時還打算嘗試助農電商,幫助當地村民創收,給他們帶去更多實際的幫助。抖音創作者許凱@是德善呀-許凱的事跡給了她鼓舞。
“他將鏡頭對準生活在農村里的老人,和他們聊天,聽他們傾訴,再拍一張照片送給他們,在抖音上得到廣泛關注后,他拿收益在醫院門口開起愛心廚房,為更多人提供幫助。我希望我也能成為這樣的,有能力更好回饋社會的人。”楊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