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如此多變的大環境下,沒有誰能時刻保持警惕,隨時做好舉刀沖刺的準備……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以吉利、長城、比亞迪為首的自主車企,都在“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它們是中國車企的執牛耳者”。從對燃油時代最后余暉的駕輕就熟,到對電氣化發展大方向的穩扎穩打,一個不落地死守著現有的地位與話語權。
然而,萬事皆有例外。與眾多“奮進”自主車企相對的是,汽車領域也出現了如上汽、東風等在旗下合資子公司不同程度式微的品牌。

3月31日,廣汽集團發布了2021年年報。年報顯示,2021年廣汽集團總營收為757億元,同比增長19.82%;歸母凈利潤73.35億元,同比增長22.95%。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廣汽集團自2018年之后首次實現盈利正增長。據悉,此前,廣汽集團歸母凈利潤在攀升至2018年109.03億元的高峰之后,在2019年-2020兩年間連續下滑,分別為66.18億元、59.66億元。

對于營收及利潤增長的原因,廣汽集團表示:由于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汽車行業產銷持續正增長,盡管下半年增速逐月放緩,本集團自主品牌車型產品不斷豐富、銷量保持增長,特別是埃安新能源車銷量大幅增長等綜合所致。
年報顯示,在國內汽車行業持續受到疫情沖擊、芯片短缺等風險挑戰的嚴峻形勢下,廣汽集團2021年全年銷量為214.44萬輛,同比增長4.92%,優于行業整體表現。
另外,廣汽集團表示擬向全體股東派發每10股1.7元(含稅)的末期股息,加上中期已派發的每10股0.5元(含稅)股息,其全年累計向全體股東派發股息總額約23億元。截至4月6日收盤,廣汽集團A股報收11.38元/股,上漲1.16%。
那么,拋開字面上的盈虧和分紅數據,廣汽集團在去年具體表現到底如何?在未知的2022年,廣汽集團又有哪些機遇與風險?
廣汽集團仍靠“二田”維穩當下
事實上,盡管在總營收和盈利能力上實現了雙增長,但廣汽并未完成2021年挑戰年度產銷增長10%的目標,且根據年報顯示,廣汽集團2021年的實際產銷增幅均在5%左右。
速途網認為:“廣汽集團在2021年的凈利止跌回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兩大日系合資品牌。”年報顯示,2021年,廣汽豐田的全年產銷量分別同比增長了7.62%和8.23%,達到了82.3萬輛和82.8萬輛的同時,其營業收入也同比增長了16.89%至12,946,453萬元。而廣汽本田的產銷則為78.7萬輛和78.0萬輛,實現營業收入11,481,025萬元。這不僅意味著“二田”是廣汽的業績支柱,還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日系品牌的“營收能力”。
長期以來,廣汽“兩田”在廣汽集團的銷量占比均達到70%左右。在2021年,盡管廣本、廣豐銷量增幅有限,但二者的合計銷量占比卻進一步加大,達到了廣汽整體銷量的75%。
不過,與銷量相對的是“二田”在產能上的不足,這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兩大合資公司的發展。年報顯示:2021年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的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了102.22%、120.08%,遠超產能負荷能力。

相較之下,廣汽三菱和廣汽菲克兩家合資企業的數據則沒有那么亮眼。2021年廣汽菲克全年銷量約2萬輛,同比下滑50.33%;廣汽三菱全年銷量為6.6萬輛,同比下滑11.99%,不僅銷量下滑呈虧損狀態,還陷入較為嚴重的產能利用率困境。數據顯示:2021年二者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30.55%和5%。
為了擴大產能,廣汽豐田新能源已經于2021年7月完成了擴建項目一期,產能達20萬輛,目前正在擴建的年產能20萬輛二期項目,預計將于2022年建成投產;值得注意的是,廣汽本田新能源產能也在擴大建設中,年產能為12萬輛,預計在2024年投產。
可以說,是“二田”的銷量為廣汽集團的營收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合資板塊中,當廣汽始終無法將廣汽菲克從泥淖中拽出,無法為廣汽三菱輸送再多的給養,當下的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已經足夠優秀了。
廣汽自主品牌低迷,押寶新能源
除了坐擁兩大日系品牌擁有眾多爆款車型外,廣汽集團的自主品牌與新能源板塊發展卻略顯低迷。
2021年度內,廣汽傳祺先后推出了影豹、GS4 PLUS、第二代GS8、M6 Pro等多款全新或者改款車型。廣汽埃安作為廣汽集團自主事業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在2021年也先后投放了AION Y、AION S PLUS以及AION V PLUS等三款新產品,進一步豐富了AION品牌的產品線。
2021年,廣汽乘用車的銷量為32.42萬輛,同比增長10.35%,實現營業收入528.85億元,同比增長約26.02%;廣汽埃安銷量為12.01萬輛,同比增長101.80%,實現營業收入172.65億元,同比增長約84.27%。相比于“二田”,廣汽集團的兩大自主業務子公司廣汽乘用車和廣汽埃安,銷量占比仍然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廣汽乘用車在去年實現了銷量同比上漲,但相較于2018年的53.5萬年銷量早已相去甚遠;此外,在新能源火熱發展背景下誕生的廣汽埃安,看似迎來了向好時刻,但目前的規模仍十分有限,且隨著新能源及智能化產業標簽的逐步深入,其還將遭遇到可以預見的資金及技術投入的考驗。
結合財報數據來看,如果剔除了合資板塊,廣汽集團在自主上的虧損還在加大。據財報顯示,廣汽集團的自主板塊虧損額為 44.8 億元,同比擴大 13.5%。盈利主要來自兩家日系車合資公司,這兩家車企表現穩健,在2021 年聯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達到 114 億元,同比增加 19.2%。而廣汽埃安 2021 年銷量 12 萬臺,據測算虧損大約 10 億左右。

產能方面,財報顯示:廣汽埃安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極限。因此,廣汽埃安也開始進行增產,今年2月其第一工廠完成擴建,年產能提升至20萬輛,同時第二個20萬年產能工廠也將在今年底建成投產。
根據規劃,廣汽埃安預計在今年9月完成A輪融資,2023年進行IPO。在媒體溝通會上,曾慶洪直言,目前埃安的潛在投資人、機構超250家,預計將選擇30家,用30%的股權換500億元融資,或將全部投入到研發中。這表明,以埃安為焦點的新能源推進之路,或將成為廣汽當下需要著力的重中之重。
廣汽集團是否未來可期?
受原材料漲價、新冠疫情沖擊、缺芯等因素影響,2022年車市大環境更為嚴峻。面對不確定的嚴峻局面,廣汽集團依然押寶“新”產品作為銷量增長的重要動力。
年報顯示,廣汽2022年將挑戰全年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5%的目標,計劃推出十多款全新及改款車型,進一步完善產品結構,提升綜合競爭力。其中包括廣汽傳祺EMKOO(影酷)、M8換代、影豹HEV版;廣汽埃安AION LX PLUS、AION V PLUS;廣汽本田型格銳·混動、皓影大換款、繽智大換款、全新SUV、e:NP1;廣汽豐田鋒蘭達、威颯、bZ4X;廣汽三菱阿圖柯、歐藍德換代等等新品。
當然,新車的推出與強大的研發投入呈正相關。廣汽集團財報中還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根據財報顯示,2021年廣汽集團全年累計的研發支出超過50億元,達到了51.65億元,同比2020年增加了0.4億元。據廣汽集團介紹,這一研發支出主要用于加強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完善質量體系,并同步推進常規動力車型、新能源車型開發項目及核心部件開發。

目前傳祺已有3.2萬個訂單、埃安已有5萬個訂單待交付。這意味著,產能和芯片問題有可能成為廣汽集團亟需面對的挑戰。不過,廣汽當前更急迫需要的,是打造一個新能源爆款產品,順利獲得資本的青睞。
此外,根據規劃廣汽集團制定了2022年挑戰全年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5%的目標,這意味著今年銷量要達到246萬輛以上。然而,隨著眾多車企進一步對新能源領域布局的加深及缺芯、原材料漲價等不確定因素的制約,廣汽能否將夢想照進現實還很難說。
寫在最后
雖然速途網分析了廣汽集團的種種隱憂,但在國內幾大國有汽車集團中,廣汽集團算非常不錯的。畢竟,在擁有著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等優質資產的同時,廣汽集團仍在積極投入研發,聯合多方對新能源領域不斷拓展。至于接下來會有如何表現,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