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東軟熙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熙康”)遞表港交所,計劃在主板上市。高盛及中金公司為聯席保薦人。

據悉,東軟熙康此次IPO募集資金將用于拓展以城市為入口的云醫院平臺,擴大醫療網絡及用戶群;將用于豐富其在整個行業加之鏈上的產品,以提供更加專業多樣化的醫療服務;用于技術基礎設施及數據處理能力的研發;用于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
據速途網了解,該公司曾于2021年5月31日向港交所遞表,現已失效。此外,2021年12月1日,東軟系另一家企業東軟醫療也在招股書失效后的第二天,二度遞交招股書。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1年的東軟熙康控股有限公司NEUSOFT XIKANG HOLDINGS INC.(以下簡稱“東軟熙康”)作為中國新醫療服務市場的先行者之一,是中國首個以城市為入口的云醫院平臺。業務模式主要分為云醫院平臺服務、云醫療健康服務、智能醫療健康產品三個分部。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覆蓋的城市數量計算,東軟熙康是中國最大的云醫院網絡。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東軟熙康的網絡包括中國28個城市的以城市為入口的云醫院平臺,有2126家醫院與公司的云醫院網絡連接。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個財政年度,東軟熙康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00億、5.03億和6.14億元人民幣,相應的凈虧損分別為2.18億、1.99億和2.94億元人民幣;相應的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2.07億、1.49億、1.25億元人民幣。
談及虧損的原因,東軟熙康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是由于不斷擴大的業務規模及產生的收入無法完全補足公司的各項成本及開支。

毛利潤方面,2019年-2021年度,東軟熙康的數據分別為0.885億、1.34億、1.70億。東軟熙康2021年第一季度毛利為662萬,上年同期的毛虧損為780萬。也就是說,雖然東軟熙康的營收及毛利都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但仍未擺脫虧損的狀態,增收不增利。
研發支出方面,報告期內,行政開支分別為1.06億元、1.13億元及2.13億元;研發開支分別為0.71億元、0.67億元及0.86億元。反之,在銷售及推廣方面,東軟熙康則有0.96億元、0.97億元、1.36億元的支出。這也意味著,在行政、研發及銷售三者之中,東軟熙康對研發的支出仍有待提高。
招股書還顯示,東軟熙康的薪酬開支在報告期內占比增勢迅猛,由2019年的1.1%,增長為2020年的3.3%,直至2021年的20.8%。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軟熙康意圖上市的背后,也承擔著“業績對賭”的壓力。
2014年,東軟集團對子公司東軟醫療進行拆分,同時公布了《關于子公司引進投資者的公告》。公告顯示,威志環球、高盛、通和等投資者共同對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進行了增資。不過,增資的背后,還包括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必須在6年內成功上市的條款。一旦二者上市失敗,東軟集團則必須按照每年8%的復利回購股權。
據悉,這份協議將于今年9月正式截止。而今,距目標日不過只剩6月有余。而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半年將是東軟集團最后的機會,倘若兩家公司未能成功上市,東軟集團將會遭受巨大的損失。
行業內,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0年中國新醫療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達人民幣1092億元,預計將于2030年進一步增至人民幣1834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2.6%。
因此,在速途網看來,對東軟熙康來說,如何在身背上市壓力的情況下,抓住機遇擴大自身影響力也成為其IPO后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