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綠米聯創(后簡稱“綠米”)宣布完成 10 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的投資方為深創投、愉悅資本、中國電信、景林資產、眾源資本和聯通中金,云沐資本繼續擔任本輪的獨家財務顧問。

據綠米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將聚焦于產品研發與創新,全球商業渠道的建設及落地,品牌的建設以及加大人才的引入。
據了解,綠米前身為成立于2009年的綠拓科技,主要從事無線樓宇控制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意在幫助B端建筑節能和智能化改造。由于彼時市場尚未成熟,公司于2014年引入小米融資并加入小米生態鏈,并于次年聯合小米發布米家智能家居套裝。
由此,綠米也從一家To B企業轉型為To C企業。
現今,綠米不僅是我國最早具備規模化提供全屋智能一站式無線解決方案能力的公司之一,還是少數擁有 2B 物聯網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和 2C 全屋智能定制解決方案服務能力的企業,產品及服務已應用于家居、公寓、酒店、地產、辦公、養老等行業。同時產品已經接入小米米家、蘋果 Apple HomeKit、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a 等多個平臺,與全球眾多智能產品互聯互通。
綠米的智能家居之路
眾所周知,物聯網是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而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落地應用的主要場景,加之國家與地方政府的扶持之下,使得賽道涌入了眾多入局者。
作為最早入局“智能家居”的企業之一,綠米通過旗下自有高端智能家居品牌——Aqara打破了“單品”的行業規律,完成了由爆款單品到全屋智能全場景的布局,并在同行潛心研究全屋智能落地問題時,迅速完成線上單品爆品和線下全屋智能 4S 店雙引擎模式的探索,同時,成為首個在行業發聲 “去入口論”,堅持以用戶體驗為目標,帶動行業創新。

今年上半年,Aqara Home城市體驗中心在廣州開業,相較以往的體驗店特別增強了互動和沉浸式體驗感,首次將物聯網2C與2B解決方案融合于一體。
截至目前,Aqara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擁有已擁有覆蓋全國大部分城市的500余家服務商和超600線下實體店面,產品擁有30多個品類,500多個SKU,其搭建的服務商體系也成為行業中的案例典范。
除了完成從“爆款單品”到“全屋智能全場景”布局外,Aqara“千人千面”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也是其“差異化”的條件之一。相較于其他方案而言,綠米在最初選擇以“消費端”為切入點進行服務,而并非是更青睞于統一方案定制化方案的商用端。這一近乎于私人定制化的服務,自然也是也是依賴于服務商來提供線下的支持。
可見,Aqara在以“全屋智能全場景”模式帶動銷量的同時,還以私人定制化服務給予消費者更好的智能家居使用體驗,也為自身和服務商提供了不僅僅依賴于硬件收入的新增長點。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報告顯示,2016-2020 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由 2608.5 億元增至 5144.7 億元,預測 2021 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 5800.5 億元;與此同時,早在 2019 年底,中國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場消費國,占據全球50%-60% 的智能家居市場消費份額。智能家居的市場滲透率依舊呈現出高增長的趨勢,已發展成為時代趨勢。
智能家居“標準”成制勝條件
近年來,智能家居實現了由單品智能、互聯智能到智慧家庭三個階段的進化。
在速途網看來,雖然各家“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已經具備了覆蓋全屋的客戶需求,但就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全屋智能化的落地與應用仍處于試水甚至是觀望的狀態。
據《2020年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僅有2%的消費者使用了全屋智能家居系統,94%的消費者還在使用智能單品。也就是說,雖然覆蓋全屋的智能系統擁有更好的聯動體驗,但對于消費者而言,還是會優先選用“效果好”的產品,哪怕嘗試的“爆款單品”品牌不唯一。
然而,由于各個智能家居企業紛紛出臺了自家的私有標準,因此開發出“爆款”單品只是“階段性”的順利,如何為用戶連通全體系的智能服務才是“笑到最后”的必要條件。
以綠米全屋智能為例,作為國內接入HomeKit中數量最多、體驗場景最完整的品牌,已完成接入200多款產品數量,并有20多款產品入駐蘋果在線商店,同時也是國內唯一依靠單品牌產品即可實現HomeKit全屋智能的品牌。
然而,與其他平臺標準并行的弊端也始終存在,畢竟,“入口”在很大程度上綁定了綁定了用戶的交互習慣,限制了用戶的體驗。

于此,Aqara的“小喬”UI于今年上半年正式上線,作為全屋智能管家,其不僅提供了多種智能家居的“入口”,更是各類產品的兼容鑰匙。通過“小喬”,將綠米的物聯網平臺開放,讓任意標準的智能家居產品可以通過兼容的方式都可以在綠米的環境下運行,避免綁架用戶習慣的同時,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此外,智能家居這個賽道并不是一個短期風口,在5G和IoT技術的賦能下,其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并且給行業上下游都帶來大量的市場份額。對于綠米來說,雖然競爭者越來越多,但智能家居市場蛋糕越做越大,且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也必將釋放更多的增長動能。不過,在行業標準尚未建立、硬件品質參差不齊、技術與場景需求脫節等現狀之下,對處于智能家居行業先行的綠米來說,依然存在被后來者超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