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讓人與病毒之間的關系成為每個人都會關心的話題。過去、現在和未來,人與病毒的關系究竟會如何?9月10日下午5點,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陳宇老師應邀來到“武漢大學”抖音直播間,帶領大家走進科學的世界,解讀人與病毒之間的博弈。
陳宇以“人與病毒”為主題,通過深入淺出的解讀讓大家對病毒的起源與分類、人類三次冠狀病毒的疫情、病毒與生命的關系、病毒性傳染病防控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認識。在一個半小時的直播中,陳宇的直播看播人次達到了5.4萬。

人類與病毒的恩怨由來已久,陳宇教授首先用四張圖片引入病毒的起源之謎。科學研究發現,從人類出現以來,病毒就一直存在與我們身邊,從未離開。它在地球上廣泛存在,目前為止已有超過5000多種病毒被鑒定,其中有2000多種被ICTV分類。
通過介紹世界衛生組織預防傳染病研發行動藍圖,陳宇指出,冠狀病毒對人類的威脅極大。人類冠狀病毒的三次疫情包括:2003年多點同時暴發的SARS冠狀病毒疫情,2012年首次在中東地區暴發、死亡率可達30%的MERS冠狀病毒疫情,以及2019年底爆發、全球確診2.2億例、460萬人死亡的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而至今,人們仍仍未找到此次新冠病毒的真正源頭。
那么,新冠病毒是通過什么途徑傳播?氣溶膠到底能否傳播新冠病毒?陳宇對此做出了解答。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后導致感染,很多呼吸道疾病都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在測定不同場景及醫護區域氣溶膠攜帶新冠病毒核酸的濃度后, 確定氣溶膠傳播的確是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之一,并呼吁大家在封閉的公共場合應該佩戴好口罩,加強室內公共區域的消殺防控。
除了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等方式傳播的冠狀病毒,在直播中,陳宇還講述了性傳播病毒、動物傳播病毒等目前普遍流行的致病性病毒的基本知識及其防治方法。同時,他聯系實際生活中一些例子,對觀眾們比較好奇的HPV 人乳頭瘤病毒進行了相關知識的延伸。其授課內容不僅涵蓋了最基礎的病毒學知識,還涉及當前新生病毒等研究熱點。

在與直播間觀眾互動過程中,陳宇認可了觀眾們提出的提高免疫力的病毒防控方式,并詳細說明了病毒性傳染病如何防控:傳染病控制三原則,即控制傳染源(堅定并隔離患者)、切斷傳播途徑(避免狙擊、隔離治療、個人防護)、保護易感人群(疫苗和藥物的研發現),普及了醫學病毒相關知識,提高公眾面對病毒的自我保護能力。
“病毒防控不僅僅是國家的任務,我們每個人的個人防護也很重要。”在直播的最后,陳宇呼吁每個人都要要重視起來、自覺行動起來,帶好口罩、積極配合,讓全世界早日恢復以往的繁榮。
為了解更多普及通識知識、拉近大眾與知識的距離,抖音在9月2日至14日期間推出了題為”方寸之間,遇見知識”的抖音開學公開課,共邀請戴錦華、洪子誠、柳冠中等8位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大學的教授學者,圍繞文學、電影史、物理學、生物學等領域直播分享通識知識,邀請大家共赴“知識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