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業內稱作“政策刮骨”的雙減政策,其中最重的一拳,對準了拍照搜題。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原文顯示: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字里行間不僅明確了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的態度,還將其歸屬于不良學習方法。

只是,政策風暴之后,具有拍照搜題功能的App是否下架了呢?這些教育App是否仍是家長們的心頭好?以拍照搜題為主打的App們又做了什么改變呢?就此,IT鮮聞進行了實測。
實測:有的不能拍照搜題了,有的將用戶轉變為家長
在廣泛的測評中,IT鮮聞注意到,自政策公布后,部分App已經下架了“拍照搜題”功能。

據IT鮮聞了解,阿凡題于8月3日進行了版本更新,在App Store介紹中顯示,新版本將不再為用戶提供拍照搜題服務,且只保留了“答疑”功能頁面,根據不同學科分類,在應用答疑頁中推送在線答疑老師的連線入口,IT鮮聞發現阿凡題的在線答疑功能目前僅對購買了答疑時長的用戶開放。

好未來旗下的題拍拍則在打開過程中彈出窗口:“據《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相關規定,題拍拍自2021年8月5日起,不再提供拍照搜題服務。”“題拍拍”App中本來的拍照搜題功能現在只提供“口算檢查”和“答疑”兩個拍照取題入口。

另一方面,IT鮮聞注意到,好未來則上線了“學拍拍”,該App面向家長輔導和答疑工具,不面向中小學生開放,具有整頁檢查以及實時答疑功能。
除了上述選擇“單刀直入”直接下架的App外,IT鮮聞還注意到,部分搜題App功能介紹、目標用戶均出現了相應變化。譬如“作業幫”“小猿答疑”等,其就將原定位更改為中小學家長作業檢查輔導工具,目標用戶由學生改為家長。

不過,即使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小猿搜題和作業幫都上線了“青少年守護”模式,并在首次登錄時會詢問用戶是否年滿14周歲。但據IT鮮聞體驗來看,其年齡身份界定并不明顯,且仍可拍照搜題。
具體到操作上,兩款App搜題結果下都有題目講解視頻,這兩款App的非VIP用戶僅可以觀看解答視頻的前20%或者在本月內僅可免費試看三個視頻的限額,其余的完整內容則需要充值成為VIP用戶。但是對于普通搜題用戶來說,在這兩款App中搜題功能即使不用點開答疑視頻,但是仍可以通過搜題結果頁面中獲得答案的文字解析。

此外,在評測過程中,IT鮮聞還隨機從App Store下載了幾款同樣關鍵詞為“拍照搜題”的App進行測試。這些App暫時皆未下架拍照搜題功能,甚至個別還存在著“充值會員才可使用”或“搜題不準”等問題。
IT鮮聞還注意到,掌門教育的在線教育App掌門搜題也已經無法在App Store搜索到。不過,同屬拍照搜題軟件的“閃電搜題”雖然在App和小米商店均已消失,但據已經下載的用戶透露,通過瀏覽器下載的安卓版本仍不影響正常使用。至于閃電搜題的自習室功能,則一直顯示“連接錯誤,請重試”。
爭議不斷,“一刀切”真的正確嗎?
事實上,自誕生以來,關于“拍照搜題”的爭議就從未停止。
早在2015年,《人民日報》就曾發文表示,搜題軟件可能會被異化為應付作業的“幫兇”,“長此以往,平時的作業或許能完成得更加漂亮,但學習能力卻有可能直線下降;看似節省了時間,卻沒有給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以提升。”
今年高考期間的偶然事件更是使原本早就頗受爭議的拍照搜題深陷輿論的漩渦。事件發生后,新京報評論稱,這也表明,“拍照搜題”的風險甚至已經外溢到了高考考場。

截至8月24日,微博話題#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的閱讀量達到1837.7萬,討論數4373條。評論區內,來自老師、家長、學生三方都對此事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一位自稱老師的網友對此表示了支持,“現在有很多學生,遇到不會的題目不去好好思考而是抄,只會讓大腦越來越僵化。靠著拍題做對了,我講題時又不聽,結果就是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懂。”
而多位家長則認為此事有些小題大做,一刀切考慮的屬實有些片面。“自己平時會在輔導時用上拍照搜題,完全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
而作為此事的主人公,不少學生網友表示,拍照搜題在高中時對自己幫助很大,不僅節省了專門去請教別人的時間,而且很多時候會搜出來多種解題思路,對自己有新啟發。
此外,IT鮮聞還注意到,不少網友表示:單憑禁止拍照搜題是不能完全起到效果的,畢竟學生可以自行通過百度得到答案。對此,IT鮮聞也進行了驗證,發現確實有不少題目都可以在網上“百度一下”’。因此,想要徹底根治學生抄作業問題,禁止拍照搜題確實還不夠。

寫在最后
現下,在“雙減”政策逐漸落實,各大App下線拍照搜題功能的背景下,如何正確地利用好“拍照搜題”這一雙刃劍也成為了在線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畢竟,一方面,對于廣大學子來說,思維訓練重于獲得答案。而眾多拍照搜題App所大肆宣傳的“拍照即得”,不斷提升所謂“用戶體驗”的發展方向,恰恰與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App答得越快越好,越容易助長自控力較差學生的惰性。同時,教師也難以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容易造成教學失準、失焦。另一方面,拍照搜題確實如上述所提到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多種解題思路、使學生更好的查漏補缺。
因此,在IT鮮聞看來,倘若能夠對拍照搜題App形成多方合力的規范約束,比完全禁止更有意義。學校向家長告知此類App的弊端,指導有限度地合理使用;家長也要逐步轉變心態,對刷分、提分之類的營銷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平臺公司也要多加強資源平臺和網絡平臺的搭建。一旦各司其職,天下自然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