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特斯邦威簽下音樂才子周杰倫做代言人,風靡一時。如今,“周天王”熱度不減,但美特斯邦威境況已不及當年。

速途網4月28日訊(報道: 王璇)近日,據美邦服飾(以下簡稱“美邦”)發布的2020年年報顯示,2020年凈虧損為8.58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8.25億元,虧損擴大;營業收入38.19億元,同比減少30.1%;基本每股收益-0.34元。
同時,美邦發布公告稱,擬向華瑞銀行前五大股東之一凱泉泵業出售華瑞銀行10.1%股份。美邦表示,通過本次資產出售,有意剝離與服飾業務關聯度較低的資產,實現資源整合,聚焦主營業務。然而,這距離美邦服飾上次宣布出售上海模共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才過了一個月時間。
據速途網了解,這并不是美邦第一次出售資產,早在2016年,美邦就出售了上海企發100%股權,回血9.8億元,成功扭虧。從今年Q1發布的業績預告可以看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8800萬元–1.3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19億元,其中一個原因是出售股權資產帶來的處置收益。
事實上,近幾年美邦頻被曝出虧損、關店、處罰等負面消息,作為國內休閑服領域的領跑者、紅極一時的美特斯邦威究竟錯過了什么?在速途網看來,這一切追溯到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中,都有跡可循。
外來品牌“入侵”,設計跟不上潮流
2010年是快時尚品牌初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時段,以優衣庫、GAP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看到了中國龐大的市場,將門店迅速從一、二線城市鋪開,一度成為時尚的風向標。
由于這些快時尚品牌上新快、庫存低,憑借時尚的設計、更為現代化的營銷管理,對本土服裝品牌造成了一定沖擊。深究背后原因,與本土品牌庫存高企、品牌設計與經營理念落后不無關系。
為了與國外品牌抗衡,美邦轉變為“虛擬經營”的生產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將商品供應鏈與產品研發進行外包,迅速擴大規模以搶占市場,但這也同時意味著產品品控開始不好把控。所以,美邦近年來多次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其中原因包括“生產、銷售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廣告引證內容不真實、不準確,未表明出處”等。
但并不是所有國產品牌都受到了這股沖擊,李寧便乘著“國潮崛起”的東風,通過旗下潮牌“中國李寧”的原創設計在紐約時裝周上順利出圈,以至于營業額和股價都迅速攀升。
對于美邦來說,加快擴張步伐,卻沒有加強供應鏈管理,這使得在2020年Q3美邦的存貨金額仍高達18.51億元,應收賬款則有8.18億元。
另一方面,美邦團隊的原創設計能力仍然備受質疑。2019年,美邦用于產品設計研發的金額為4548萬元,僅占公司總營收的0.83%,而李寧、安踏的研發費用比重維持在2%、5%左右。另外,美邦研發人員數量也從2016年的754名逐年削減至2019年的243人。
據了解,去年9月,美邦推出的一款印有“中華有為”的衛衣,不僅樣式與李寧系列相似,而且從右側豎著來看是“華為”,但這款衛衣實際與華為并沒有直接關聯,引發網友吐槽,面對國內外品牌的沖擊,美邦服飾日漸式微。
錯失電商東風,渠道缺乏競爭力
2009年,電商雙11首次面世,不少服裝行業的淘品牌以破竹之勢迅速占領到平臺的半壁江山,而隨著淘品牌的崛起,傳統服裝企業開始面臨威脅,傳統的分銷模式與價格在電商面前黯然失色,安踏等本土服飾品牌開始入駐電商平臺、與平臺進行合作,然而就在電商轉型來臨之際,美邦卻沒有入駐電商平臺,而是選擇了自建電商平臺。
2010年,美邦推出網購平臺–“邦購網”,盡管這一舉措在當時領先于國內多家互聯網企業,但由于運營、物流等未能跟上平臺發展的步伐,“邦購網”僅存活了一年就以退場告終。2013年,美邦又開啟了O2O戰略–打造生活體驗店,主張情景式購物,也沒有濺起太大水花。
兩年后,美邦推出“有范”APP,還邀請李易峰擔任形象代言人,并冠名《奇葩說》。據媒體報道,因開發“有范”APP,美邦服飾花了2個億的研發費用,同比上漲107%,當年正值美邦出現上市后的首次虧損,凈利潤跌幅300%,勉強堅持2年后,“有范”APP宣告下架。
在時代的風口之下,美邦沒能積極順應發展,抓住機遇,加之美特斯邦威品牌形象老化,與一眾電商渠道的品牌相比來說,缺乏競爭力。有業內人士也表示,美邦恐陷入創新者窘境,成為第二個“凡客”。也有觀點認為,即便自建電商平臺,美邦也只是將電商當成銷庫存的補充渠道。
結語
隨著Forever 21退出中國市場,GAP、Zara旗下品牌迎來關店潮,快時尚品牌開始面臨大撤退,國潮崛起的環境也給本土服裝品牌的進擊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近幾年,美邦其實做了一些努力,推出“國潮青年不打烊”等國潮系列服飾,邀請說唱歌手Rich Brain成為品牌代言人,還進行了門店升級、打造“博物館奇妙夜”,并邀請網紅李雪琴來探店。
對于美邦來說,不僅要牢牢抓住國潮的機會,在產品上下足功夫,但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其他本土服裝品牌,也早已開啟了國潮服飾領域的探索,美邦面臨一定壓力。
如何依靠改進設計,創造下一個爆款,是留給美邦現階段需要思考的問題,當然,營銷能力也不容忽視,用年輕消費群體喜愛的方式進行品牌對話,促進品牌形象年輕化仍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