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站在互聯網發展新風口的在線教育行業,也帶動了教育智能硬件的興起。
速途網3月2日訊(報道: 王璇)近日,網易有道發布2020年Q4財報與2020財年財報。財報顯示,2020財年Q4凈收入達11.1億元,同比增長170%,凈虧損收窄至4.48億元;2020財年網易有道共實現凈收入31.7億元,同比增長143%,公司整體毛利率達45.9%。

憑借“有道詞典”這一翻譯軟件的流量積累,網易有道于2014年入局教育行業,彼時除了新東方、好未來等老牌教育廠商,還有猿輔導、作業幫等新興教育廠商出現。
與其他家教育廠商發展模式不同,入局并不算早的網易有道,在發力課程與服務之外,還推出了“燒錢”的智能硬件產品,這一堅持是否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呢?
硬件成網易有道的第二大營收來源
早在2017年,網易有道就憑借一款“有道翻譯蛋”殺進智能硬件市場,之后陸續推出有道詞典筆、口袋打印機等智能學習硬件產品,以原有APP為依托,結合平臺的技術與算法,為有道精品課程導流。
直到2019年,網易有道在紐交所上市后,與同年8月推出的“有道詞典筆2”,憑借查詞速度的提升、高性價比,成為爆款產品。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Q4的銷量達超過十萬,且學習硬件產品在2019全年實現1.52億元營收,同比增長396%。

趁熱打鐵,去年10月,網易有道推出了“有道詞典筆3”,其具備的“超快點查”及“互動點讀”兩大功能創新,首次實現了繪本點讀的可視化交互。
財報顯示,學習產品的凈收入2.37億元,同比增長253.8%,主要由有道詞典筆銷量增長所致,毛利率從2019年同期的26.7%增長至39.5%。 除了智能硬件外,網易有道在線課程的增長也頗為強勁,季度內實現銷售額11.19億元,同比增長222.8%,其中有道精品課銷售額10.36億元,同比增長268.8%。
作為主要增長引擎,有道精品課K12業務銷售額再創新高,達7.67億元,同比增長354.6%;正價課付費人次達65.92萬人,同比增長309.2%。 據了解,這得益于有道精品課去年提出的“聚焦中學”戰略,在持續深耕教學內容的同時,發力精細化教學。基于一直以來在初高中方面的業務優勢,有道精品課高中學段通過搭建分層教學體系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不斷完善師訓體系。
為擴大服務能力,有道精品課Q4還新增了42名主講老師,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計214名主講老師,輔導老師數量則增至3786名。此外,去年3月,網易有道還投資了服務中學生的有聲化知識學習平臺分貝工場。
看來,依托智能硬件,聚焦明星課程產品,打造符合中學教學應用場景的有聲化學習服務,“硬件+內容+服務”開始成為網易有道發展的商業模式。 對此,網易有道CEO 周楓的解讀更為深刻,他表示:“有時用戶需要課程,有時用戶需要硬件,這兩個中間可以有平行上互相推動的關系。注重怎么把技術、內容和整個供應鏈相結合,這和做教育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聚焦智能硬件行業,教育廠商們“各出奇招”
據多鯨資本教育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報告》顯示,預計至2022年K12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達570億。
疫情的影響加速用戶對于教育智能硬件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考慮到營銷“燒錢”導致的廠商獲客成本承壓,急需找尋新的流量入口,眾多創業團隊、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教育智能硬件行業,推出不少像兒童智能手表等可穿戴智能設備、詞典筆、學習機等C端產品。 說起教育智能硬件,最先能追溯到以OPPO、讀書郎為代表的硬件廠商“老大哥”,旗下的復讀機、點讀機等產品暢銷一時,伴隨著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升級,以百度旗下AI智能學習機、科大訊飛學習機等新興教育智能硬件問世。
讓我們看到,當下的教育智能硬件不僅僅具備“工具”這一單一的屬性,隨著在線教育場景化,智能硬件開始期望從某一個點切入,來解決實際場景中的痛點需求。 縱觀在線教育行業,經過風頭正勁的2020,“下沉”、“OMO教育模式”開始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但OMO模式自2019年在教育行業爆火后,截至目前仍未能有一家能將這一模式跑出來,可見教育OMO知難行易。
因此,智能硬件要想獲得廣泛青睞,率先跑出OMO教育發展模式,也成為擺在教育廠商面前的一道坎。 現目前,各家不禁使出渾身解數來試圖解鎖“內容+硬件”的教育場景,以作業幫、字節跳動為代表的廠商們,則嘗試借助硬件從差異化細分場景切入。
去年9月,作業幫選擇了“手抄錯題”與“輔導作業”兩大痛點為切入口,推出錯題打印機“喵喵機”,還邀請“流量小生”黃明昊做代言。一個月后,字節跳動宣布成立“大力教育”品牌,還發布了大力硬件作業燈,瞄準“家庭輔導”場景,結合智能系統,通過“智能雙攝”,幫助父母更好地完成家庭教育。 像今年年初新成立的教育品牌——遍知教育,是一家整合了原有的愛奇藝知識、愛奇藝教育、電視果、萌狀元成立的獨立品牌,則希望借助硬件來構建全新的商業模式。
據了解,遍知教育希望通過打造在線教育內容分發和運營平臺,集結海量的eKOL(個人名師)、eMCN(教育MCN)、教育機構與用戶,依托技術賦能與運營來打造D2C的新商業模式,試圖解決在線教育行業目前獲客成本高、“供-需-鏈”效率低等問題。 對于發力智能硬件的教育廠商來說,去思考硬件之外的服務需求、場景需求方是正解。但就目前的市面上的智能硬件來說,在智能的體驗方面感受較差,遠遠沒有達到用戶的需求。
教育廠商只有牢牢構筑起核心技術的競爭壁壘,才能在眾多硬件產品中脫穎而出,幫助開拓廠商開拓新的變現渠道。從長遠來看,教育終要回歸“教書育人”的本質,歸根結底,決定教育智能硬件天花板的,依然還是內容生態與教育服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