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商業閉環的Keep,亟待找準一個新的業務抓手,打造盈利增長點。
近日,Keep宣布獲3.6億美元F輪融資。自2015年上線以來,Keep已累計完成8輪融資,累計數額超過6億美元。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Keep用戶數已超過3億,會員數量突破1000萬。
做健身內容起家的Keep,于去年3月已實現整體盈利。如今發力電商平臺,Keep的商業化進程是否順利,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以商業閉環,構筑競爭壁壘的Keep
事實上,早在2018年,Keep便開始探索“內容+消費品”商業化,不僅將業務觸手伸向健身房,推出Keepland運動空間,并啟動智能硬件業務KeepKit,還在吃、穿、用、練等消費品領域全面布局。

為了滿足疫情防控期間大眾的健身需求,國家體育局開始倡導居家科學健身,居民健康意識的日益提高也反應到市場供給上,表現為用戶對健身配套器材的消費需求旺盛,據比達咨詢《2020年第3季度中國運動健身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購買過體育用品的居民超6成。
為了順應市場需求,Keep一方面推出智能硬件以及消費品,另一方面還試圖借助當下火熱的直播,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運動解決方案。數據顯示,在Keep上的達人直播觀看量比平日增長430%,在線人數的峰值達到了16萬。
可見,Keep希望依托流量,通過廣告、電商甚至是線下門店變現,形成商業閉環,從而建立競爭壁壘。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成本、專業性等問題,Keep全線出擊的變現方式并不可取,甚至會使Keep正常運營承壓。而Keep創始人王寧則給出了這樣的定義:“Keep在我心里就不是什么健身應用,其實就是一個生活方式品牌。”
缺少核心品牌價值、警惕其他平臺分流
雖然Keep的盤子鋪得夠大,但并不意味著目前的商業模式都站得住腳。速途網在社交平臺上用戶的反饋中看到,有網友反饋稱相比于Keep免費用戶,付費會員服務的體驗提升感知不強,這會影響會員的續費意愿,也意味著平臺上的消費能力與用戶留存仍然存在不足。

一方面,這與Keep缺少的品牌價值有關。一直以來,Keep在圍繞“一站式健身運動服務商”去發展,盡管推出了食品以及衣物等產品,但與阿迪達斯、耐克等老牌大牌相比,品牌價值僅體現在平臺用戶圈子內,“破圈”能力不足。而此前主打線下健身空間品牌Keepland,在2018年推出后,陷入陸續關店的風波,速途網了解到,Keepland已經于去年暫停規模擴張。
另一方面,Keep也遭遇著免費用戶被更多垂類的健身app與短視頻平臺分流的境遇。速途網認為,垂直屬性較強的app可以更精準地觸達目標用戶群,且用戶黏性高,引發的商業變現機會相對較多,將觸達的流量轉化為VIP付費用戶的幾率更高。
而在內容平臺的競爭中,當下擁有更多流量的短視頻平臺,正在憑借更加低廉的在線健身成本,以流量黏性與用戶規模分走一部分健身用戶。官方數據統計,2019年全年有超2300萬人在快手發布運動健身相關視頻,超1.1億人在快手觀看并點贊運動相關視頻,在快手直播教大家健身的主播突破60萬人,超1100萬人跟著直播云健身。
為了應對競爭,Keep基于PGC的平臺內容,并開始向PUGC的平臺生態上發力。不僅利用自身平臺資源為內容創作者提供數據分析、內容培訓在內的全方位平臺化支持,還激勵其持續生產優質內容,形成平臺的正循環。
從過往數據來看,線下運動消費品正成為Keep電商模式的一個重要增長點,后續Keep將如何握住這一品類抓手,打通商業模式,速途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