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世界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私人消費市場的2/3增長將來自于三、四線城市。對許多在一線城市飽和市場苦苦掙扎的企業來說,接下來的幾年,三、四線城市蘊藏著無限商機。
過去幾年,“小鎮青年們”因為逐漸成為了“有錢有閑有追求”群體,得到了不少關注——他們成為了拉動消費的重要力量,追求更好的服務體驗、高科技以及品牌溢價是他們十分明確的消費升級方向。汽車、時尚和娛樂、電子產品等方面的消費都成為最快被搶占的高地。
如果遵循一二線城市從“生活消費”到“生命消費”的升級順序,有不少人認為,目前與一線城市有著巨大鴻溝的三、四線城市醫療服務,會是下一個極具潛力的可升級賽道。
三、四線的醫療服務升級:差距不小,機會很大
一個現實情況是,對比一、二線城市三甲醫院都已經有相對完善的信息話系統,目前很多三四線城市,尤其縣一級的醫院在臨床信息系統方面很多還是空白。不僅如此,區域醫療試點城市有限,多數還在建設當中,區域信息系統也還有很大的空間。而除醫院外,藥店業務(主要來自于合規)、保險服務在三、四線城市也有許多尚待改造的部分。
這些問題,并非僅僅通過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掛號資源再分配就可以解決。因此,一個連接醫、患、藥、店、保的全產業鏈平臺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目前,不少頭部互聯網醫療公司都開始了這種一站式服務布局三、四線城市。以國內最大的慢病管理平臺智云健康為例,其已經開始通過“城市合伙人”計劃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的醫療服務市場。目前,智云健康已經通過自主研發的醫院SaaS系統、藥店SaaS系統以及互聯網醫院,進入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服務全國近2000家醫院,數萬家藥房,服務輻射超過5億慢病患者,業務延展度已經覆蓋了院內和院外全診–療環節。
可以說,醫療服務升級,下沉市場的紅利期不會太長。
因為,在下沉市場的紅利期背后,頭部互聯網醫療公司的技術與系統已經在一線城市打磨成熟。
目前的頭部互聯網醫療服務公司,競爭的重點早已經由解決“掛號難”的問題,轉型成為如何系統性提升診療效率,以及如何用數據幫助醫生進行學術研究,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等方面,去解決“治病難”、“治病貴”的問題。
應運而生的需求,其實是輔助醫生提升診療效率的技術語系統,以及對于醫療數據的深度挖掘,而非簡單的監測、記錄。例如,火神山醫院在疫情中,曾邀求智云健康使用“智云醫匯”SaaS系統對其進行支援,這一系統不僅能夠監測病人的實時數據,還能記錄醫囑、用藥等復雜情況,隨時與醫護進行交互,可以大幅度降低護士工作強度、提升其工作準確度,在壓力已到極限的抗疫一線十分重要。而到平時,這樣的SaaS系統又成為院內醫護日常工作必備的重要輔助工具。
不僅如此,醫療大數據的建立,特別是院外的嚴肅醫療級大數據建立,又成為了醫護進行病人院外管理、學術研究的關鍵。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開始打造這一類數據平臺。特別是治療時間長,數據眾多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炎、腎病、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是腫瘤,是數據留存和研究的最好案例。
在技術與系統方面,頭部互聯網醫療公司的競爭已經進入到白熱化。如果想要進一步占領下沉市場,“優質服務”則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核心競爭力。
同時優質服務醫生與患者,才是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有報告顯示,到2027年,中國有22%的人口(3.24億人)將超過60歲。未來的老年人,將有別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老年人的消費習慣,他們整體教育水平高、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度過了將近20年,習慣注重接受服務過程中被尊重的感受等等。
在今年疫情中,許多慢病患者在復診、檢查、開藥等環節都遇到了阻礙。而在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強勢介入下,慢病患者可以在線問診,有資質的醫生線上開方,患者無需前往醫院也可以直接在家中等待藥品配送上門——當過去的就醫模式被打破后,大家才發現先前認為慣常的診療中,服務是缺失的部分。
據智云健康CEO匡明介紹,疫情期間,智云健康的線上問診量極具增長,幾乎是去年同期的15倍。但在疫情逐漸趨緩后,智云健康的訂單量沒有呈現大幅下降,只是出現了稍許調整,這證明了許多接受了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慢病患者,開始習慣線上醫療診斷和疾病管理的形式,強調診療效率和服務體驗的互聯網醫院將在未來被更多人接受。
另一方面,對于三、四線城市的醫生來說,信息化系統的落后,導致他們無論在院內診療與護理,學術研究,還是院外的病人維護方面都頗為吃力。病人需要服務,作為醫患矛盾的另外一方,醫生的體驗同樣需要升級。
正如某位三線城市縣級醫院副教授所說:“對于移動醫療這一塊,目前國內還沒有公司為這些項目的變現買單,主要是沒有一個很清晰的商業模式,等到商業模式成熟化了,通過一線城市相對優越的環境試水成功后,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機會就來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指望互聯網醫療,再好它也只能是一個工具,醫療真正的本質是利用好的工具,傳達醫生資深的醫療水準和優秀的醫療服務。”
可以說,只有打破傳統醫療的局限,利用數據打通“醫、患、藥、企、店、保”多個環節,通過第三方優質服務建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信任橋梁,才能真實解決三、四線城市醫療痛點。
![]()

最該爭取的是信任,而非碎片時間
今年6月24日,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智能健康與醫療高峰論壇”上,中國社科院等智庫機構相關專家發布《中國數字健康發展報告(2020)》。《報告》中提到,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正驅動傳統醫療健康行業加速邁向數字健康新階段,全球醫療健康正在經歷一場數字革命。
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無疑將會深刻影響全球衛生健康領域的變革。相比傳統醫療,數字技術賦能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藥品供應、醫療和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等領域,極大地提升了醫療健康服務的普惠性、共享性、公平性。
而這場數字健康變革之風,很快將刮向全國更多三、四線城市。很多人認為互聯網醫療像下沉市場滲透,是一場針對三、四線城市醫生與患者時間的搶奪戰——但其實,這場競賽的獲勝關鍵只有“信任”。由先進技術、大數據與優質服務帶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