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浙江高院智能審判實驗室宣布推出與阿里云、浙江大學等共同研發的AI法官助理“小智”?!靶≈恰睆膹牧傅綒w檔,50分鐘就能完成。目前已應用于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基金小鎮人民法庭,是國內首個人機共融的審判模式。
袁翠玉法官表示,類似的金融借款糾紛案件,從立案,到排期開庭到最終整理卷宗歸檔,以前少說也要40天時間。而且立案庭的法官、檔案室的同事還有法庭的書記員,都要參與進來。但“小智”把立案、送達、歸檔這些工作一手操辦,連裁判文書的起草也不用自己操心。
“小智”作為法官助理,會決策,能行動;可按照案件所在節點,自動推進審查立案、分案排期、生成與送達文書、協助法官主持并記錄庭審、電子歸檔等工作,無需人工操作。此外,在庭審過程中,“小智”還能運用知識圖譜自主分析、實時概括案件爭議焦點,智能預測裁判結果、風險點預測、計算裁判數額、裁判文書自動生成等功能,并主動向法官報告。如法官的判斷偏離類案裁判時,“小智”會向法官提示風險。
“小智”的幫助下,法院實現了金融借款案件的“即訴即辦、即審即判”?!靶≈恰笔拱讣徖硇畔⒏苯印⒏焖俚氐诌_當事人。并且算法是客觀的,對待所有訴訟參與人一視同仁。在“小智”的高智能化輔助下,法官工作量大大減少,可集中精力解決難案、難題,有效提升辦案質效。
2018年4月,浙江高院與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等共同啟動智能審判研發攻關。2019年3月,研發團隊開始以金融借款案為突破口,運用模擬法律思維的專家系統和機器學習技術進行研發,打造了AI法官助理“小智”。
據了解,在“小智”創新項目的研發過程中阿里云達摩院和浙江大學從工作中不斷提煉學術成果,凝結成司法創新方向的論文,其中兩篇已經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SIGIR和CIKM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