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人類的第一張黑洞照片聚焦于無盡的真理,巴黎圣母院失火留下一聲藝術的嘆息,斯里蘭卡爆炸案讓我們共同歷經黑暗一刻。
回到我們身處的行業,小的輿論環境不斷更迭。996話題掀起各行各業的爭議浪潮,奔馳事件牽動了無數普通人的長期注意。
危機與常態交替,熱點與反轉并行,沸騰之后,需要更多沉淀。本文將帶您一起回顧四月速途精彩觀點,彰顯熱點背后的營銷態度。
《品牌營銷受限?奉上兩點“心法”》

作者陳飛:速途新營銷業務品牌網道咨詢副總經理,在品牌公關、企業口碑管理等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
品牌營銷工作常常會被種種因素限制,無法施展手腳,從甲乙方的分歧沖突到行業規則的限制等等。營銷人如何沖破束縛,放手一搏?作者給出了兩點建議。
1、同舟共濟:甲乙雙方是過河的利益共同體,風雨同舟,同心同力是獲得最大營銷效能的關鍵。搞清楚雙方是“戰略分歧”,還是“戰術差異”,及時溝通將雙方調整到同一頻道上,保證認知一致,溝通無礙后再放手前行。
2、以柔克剛:品牌營銷講究潤物細無聲。不必想著讓一個事件廣掃天下,而是把脈絡捋順,各歸其位。把品牌影響力的事兒交付行業渠道和嚴肅內容;把拉動銷量聚焦于打動受眾的事件營銷,這樣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
《刷屏級的借勢營銷法則》

作者孟祥龍:速途網絡總編輯,新媒體營銷實戰專家,曾組織并參與中國互聯網史上多個著名品牌傳播戰役。
如何在預算不高的情況下,創造良好的宣傳效果?作者結合案例具體分析,總結借勢營銷的MEUH法則,助力企業打一場漂亮的借勢營銷戰。
M(Monitoring高效的監測)
企業應當建立自己的監測體系。監測不僅能發現和處理危機,還能發現借勢營銷的良機。
E(Empathy共情或叫同理)
做營銷,要和受眾產生共鳴。對于借勢營銷而言,更易于共情的,無外乎親情、友情和愛情,而且永不過時。
U (UGC用戶產生內容)
要想借勢營銷更豐滿,需要海量的UGC。一旦能產生跟風,勢頭很快就能形成。
H(Harmony品牌植入毫無違和感)
借勢營銷,就要想著四兩撥千斤,讓自己的品牌借東風。品牌植入毫無違和感,自然和諧,減弱營銷痕跡,就能產生自然發酵,皆大歡喜。
《“內宣外化”的公關會自傷?》

作者陳晨:速途新營銷業務品牌網道咨詢副總經理在企業品牌公關、聲譽管理等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在輸出企業價值觀、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時到底要不要把“家事”拿出來說?對此作者持肯定態度。作者認為,在新媒體當道的時代下,企業內宣對企業來說是個很好的展現自我的機會,并提出了三項“外交手段”。
1、說點大眾愿意聽的:企業內宣外化的內容,符合主流價值觀是基礎,闡述的觀點是大眾愿意聽的是關鍵。
2、有趣的內容展現:抓住大眾碎片化閱讀的消費習慣,創新宣傳方式,用感性代替沉悶,用Vlog替代文章,利用當下最受歡迎的途徑,實現最優的宣傳效果。
3、恰當的時機:企業內宣的最大價值是提升企業內部員工的向心力,但如果在“正確”的時機以適當的姿態將企業內宣外化,引發社會輿論的積極反饋,可以讓企業內宣外化事半功倍。
《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的公關反思》

作者路師傅:速途網絡戰略級項目事業部副總監,在企業輿情研判、內容尺度拿捏方面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企業面對品牌危機時,該采取哪些舉措來將損失降到最低?作者以近期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為案例,詳解這一事件背后的公關邏輯,為企業提供一手思考。
1、輿情判斷:在消息發生的第一時間,公關團隊就應該判斷消息會不會持續發酵。其首要標準就是消息本身是否具備反差效果。新聞之所以為新聞,就是其具備“可討論、可傳播”的屬性。
2、關注中央媒體介入節點:一場輿論風波的重要節點就是中央媒體的介入,它將帶來輿論的高潮。因此在輿論既起,企業已經喪失一定自主可控權時,一定要審慎面對中央媒體,及時傳遞責任感與擔當。
3、及時止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市場公關工作和其他工種都一樣,需要由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因此,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支專業的公關團隊。這支團隊應當具備對輿情的準確判斷能力,枕戈待旦的吃苦精神及準確拿捏分寸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