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召開。數字中國聯合會常務理事劉二飛作為主持人,賽富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 、紫光集團聯系總裁、新華三首席執行官于英濤、金蝶國際軟件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徐少春作為嘉賓,進行了主題為“全球合作與競爭”的高端對話。
如何有創造性、有創意性的解決方案,使中國在全球競爭大格局下從事良性競爭,推動高科技行業進一步順利的發展?
閻焱表示,科學發展到今天有一個基本的常識,科學是沒有國界的,而科學的產生的影響一定也是全球性的。真正具有原創性的科技創作一定具備幾個條件:
第一,它一定是相對時間比較長的,如果說我今天去做一個事情,我明天就要賺錢,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出原創性的技術的。
第二,如果要做原創性的東西,它一定得要了解在這個領域中間前人都做過哪些研究。
第三,要有自由的思想。
閻焱還提到,從投資人角度看,創新分兩類,一類是原創性,另一類是應用創新,與商業模式有關。回看最近幾年,很多偉大公司都是從美國copy過來的,但是這些公司在應用層面更有優勢,中國在科技的應用方面有很多創新,尤其是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后,對于C端有很多創新,中國依然在這方面有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應用。他還表示,給創業者思想的自由,獲得信息的自由,對中國在未來科技全球競爭中是更為有利的。
于英濤表示,對中國科技產業有三個判斷。第一,作為企業家和投資者,自我認知非常重要。中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在科技上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基礎科學,一個是應用科學。
其中,應用科學領域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不輸給全球任何一個科技產業,但在基礎科學領域,要認知短板,我們還差的很遠,中國缺芯少魂。第二,我們要學會站在前人肩膀上前進,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做。第三,尊重知識產權,融入到全球科技主流價值觀。
徐少春表示,我們看到了差距,但是還沒看到機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了科技創新的成就,靠的是勤奮和改變“一窮二白”的精神。全球科技創新過程中,我們要自問,以及更深層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