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過年還熱鬧!對于《英雄聯盟》LPL的粉絲也好,年輕的游戲玩家也好,這個周末屬于IG的。在兩億中國及世界玩家的見證下,IG抗住壓力3:0零封歐洲勁旅FNC,LPL賽區終于取得了《英雄聯盟》S級系列賽事開賽8年來的第一個冠軍。

截止目前,IG這支由王思聰成立于2011年的電競俱樂部,也已經拿到過了《DOTA2》TI系列和《英雄聯盟》S系列兩大世界性MOBA游戲最高系列賽事的總冠軍。
國外數據統計機構Esports
Charts發布的決賽觀賽實時數據顯示,這場BO5共吸引了全球2.05億以上的玩家觀看,超過了全球人口的三十分之一,中國觀眾占到了9成以上,除了奧運會圈哥已經想不出目前國內還有哪項賽事能與之匹敵。
如何創造下一個IG?
這可能是IG的奪冠后所有中國電競戰隊和投資人提出最多的問題。
相比兩三年前甚至更早期各自為戰較為無序的中國電競團隊,以《英雄聯盟》LPL為代表的聯盟制,讓賽區的組織和管理有了長遠的進步,全年賽程的循環有序給了中國電競比較安定的生長環境。穩定的比賽、戰隊和選手開始吸引大流量的玩家關注,規模效應開始形成,資本的溫床得以生長。
電子競技在中國年輕人中影響規模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開始主導下一代人的娛樂休閑方式,并已經開始染指傳統體育的各項資源,逐漸穩定的國內電競生態進入創業者和投資者的視線半徑。
就這一問題圈哥采訪了量子體育VSPN
CEO應書嶺,他認為一個戰隊的勝利的關鍵在于團隊協作、運氣、選手個人能力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還需要資本的長期穩定投入。
“IG表面上看起來有非常幸運的地方,但是我們仔細看王思聰這么多年在整個電競產業花了幾十億的錢,吃了些虧,干砸了些項目,最后跑出來一個俱樂部,那么我們從大賬上來看,是不是王思聰更應該獲得這個冠軍呢?”
RNG的投資人和俱樂部同樣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結局的轉折雖然令人倍感遺憾,但這就是競技體育不確定性的魅力所在。
11月1日,英雄聯盟官方一口氣公布了未來三年的S級賽事舉辦地,韓國、歐洲、中國、北美這四個電競賽事最活躍的地區構成了S系列呼聲最高候選主辦地,同時也代表著頂級電競的長線發展決心。
“競技體育雖然是不確定的,但也是尊重長期投入的,只要做好長期投入,最終一定會有回報的。”
電競的反哺才剛剛開始
在主流賽事獎金普遍較低的情況下,隨著團隊品牌贊助、隊員簽字入駐等多種收入途徑的成熟,作為電競產業最基層的戰隊已經逐漸解決運營的生存難題,各級游戲聯盟也在相互借鑒扶持戰隊發育。
本屆《英雄聯盟》S8期間,除了對應排名的獎金外,官方也效仿《DOTA2》的銷售分成策略,將皮膚等物品收入中分出一部分補貼戰隊。最終戰隊會發現,雖然相應排名獎金很低,但與戰隊人氣掛鉤、最高50%的道具銷售分成比例仍可以為團隊帶來相當高額的補貼,戰隊燒投資人錢的普遍狀態正在得到緩解。
反觀電競對產業的反饋,除了游戲本身的持續熱度獲益外,周邊產業已經吃到了來自電競的反哺,以虎牙為代表的上市企業吃到了電競步入正軌后的第一波紅利。
應書嶺認為,“賽事”會成為下個走向舞臺的“幸運兒”:“我認為未來電競賽事公司是未來體育產業真正的主角。”
同時他透露,以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面向大用戶量的大型賽事和面向職業化和商業化方向是很有希望的,相反面向業余的、全民娛樂的方向去走,我們不是很看好的。
電競“吹爆”下的憂慮
“比賽獎金+工資+代言+直播+出場等其他收入”構成了目前電競選手的基本收入結構,在頂級賽事全國不超過100人的出場機會下,能站上臺前職業電競選手已經不是當年頭幾屆《DOTA2》國際邀請賽時沖著千萬獎金爭分奪秒訓練自己的愣頭青。
《英雄聯盟》最頂級賽事的獎金已經不如一名頭部電競選手的年薪。
在賽事獎金忽略不計的情況下,其他形式收入比例的提高也讓電競選手參與到了“造星運動”中,“打出成績才有飯吃”的理念開始被簽約費、廣告、淘寶店踢出局,年薪千萬的選手已經不再重視幾十甚至上百萬的名次獎金。
資深電競人BBKinG很久前就直言:選手收入的失控帶來了選手本身的失控。
“明星光環、來錢容易、信心膨脹,整天歌舞升平,花天酒地開始了,K王天天有酒局,豪車一輛接著一輛,吃喝嫖賭也都染上了。”
除了選手本身的心態問題亟待解決,社會對于“電競”的心態問題也仍是以游戲為主體的競技運動發展地重大阻力。

今天,微博一篇名為《開網店被送楊永信的網戒中心,離開后這十年》的文章再次刷屏,文中作者父母及高年齡層依然普遍將“網絡”、“游戲”視為洪水猛獸欲除之后快。即使在IG奪冠后,某電臺在轉述網友觀點時已然出現了類似“電子游戲危害大,IG拿冠軍是因為王思聰他爹有錢”的類似言論。
在游戲尚未脫離“電子海洛因”的陰影下,這些遺留問題都需要長期的社會輿論引導。
iG拿到這個冠軍用了整整七年,然而距離迎來電競繁榮、解決電競光環下的癥結,可能需要不止一個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