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6日晚間,京東發布了2018年二季度財報,表現低于市場預期。?據路透社報道,京東本季度收入遜于預期,每股虧損由去年同期的0.35美元,擴大至這個季度的1.54美元,擴大4倍。
報道認為,“618沒能拯救京東。”近一周內,京東股價已經跌去50多億美元。?財報顯示,京東物流等新業務繼續深陷虧損。2018第二季度虧損額達到24.2億元,是去年同期3.8億元的6倍多,虧損率從16%擴大到了40%。
京東物流自去年分拆以來,被劉強東寄望于切入其他物流企業的市場,彌補收入,擺脫多年來的沉重虧損。最新財報卻與預期相反。

市場一度認為當京東通過一系列行業競爭,等到規模起來時,規模效應會顯現。但事與愿違,京東物流的履約成本仍在增長,本季度達到82億元的歷史新高,履約成本占凈營收的比重維持在6.7%的高位,這是造成物流虧損的直接原因。
從最近兩年的數據來看,京東物流的履約成本近9個季度以來從46億元一路攀升,增速已經超過了京東GMV增速。
行業觀察者認為,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無論投建多少設施,最后1公里必須有快遞員完成。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力成本持續上升,京東履約成本壓力只可能會繼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