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似乎已經成為一個定時炸彈,隨時都考驗著投資者的承受底線。連日來掛起的P2P爆雷風潮,讓眾多的投資者心驚膽戰,整個P2P行業更是草木皆兵。一旦有一些風吹草動,投資者恐慌心理蔓延,一個小小的風波甚至都能讓置身于其中的企業受到致命打擊。
自8月6日開始,很多人的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流傳著一張來自社交媒體“京東金融無法正常提現”的截圖,以及一篇標題為《搞事情!?京東金融遭遇擠兌危機》的網絡新聞稿 。根據截圖內容顯示,網友稱京東金融遭遇擠兌,目前無法提現。

沙龍君注意到,在“京東金融”的百度貼吧里,也出現了不少關于京東金融被擠兌的內容。

頗為巧合的是,京東金融“擠兌門”發生之后的第二天,有朋友給沙龍君發來信息,詢問360旗下的你財務是否靠譜,由于存了不少定期,如果提前退出會損失本金,這讓朋友十分糾結。

在沙龍君看來,作為兩家知名上市公司,京東和360有如此強的品牌背書和資金實力,都要受到小散投資者的質疑,由此可見,當前P2P行業 可謂風聲鶴唳。那么,京東金融和你財富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一、辟謠:網傳截圖與新聞皆為杜撰
8月6號當天,面對網絡傳聞,京東金融官方做出回應,稱與《證券日報》等核實,該報道截圖系偽造,該社從未采寫此內容。京東金融運營正常,后續將進一步更新對該偽造新聞、謠言傳播事件的公安立案、偵查的相關進展。

沙龍君也聯系上了你財富的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目前一切運營正常,切勿聽信網絡謠言。”
以下為京東金融回應全文:
8月6日中午,我司發現題為《搞事情!?京東金融遭遇擠兌危機》的報道在網上傳播,經與相關機構查證核實,真實情況如下:
1、 與《證券日報》核實,該報道截圖系偽造,該社從未采寫此內容。
2、 與《網易財經》核實,該網站并未轉載上述虛假新聞。
3、 京東金融已經取證并向公安機關報案,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 證券日報社高度重視此事,已發布官方澄清聲明(附后)。
京東金融是一家與持牌金融機構深度合作的科技公司,始終信守正道成功。京東金融持有基金代銷牌照、保險經紀牌照,產品均為來自于基金、保險、銀行等各大金融機構提供的、符合監管要求的標準產品。
京東金融運營正常,后續將進一步更新對該偽造新聞、謠言傳播事件的公安立案、偵查的相關進展。
二、 假擠兌背后:恐慌心理開始蔓延
事實上,無論是京東金融還是你財富,二者都有強大的品牌背書和資金實力,為何還會出現所謂的擠兌風波呢?為何真實投資用戶也會相信謠言呢?
在沙龍君看來,虛假消息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有黑公關在幕后策劃,從京東金融回應中提到的網絡文章可以看出來手段非常專業,只有黑公關才能做出這樣的黑文。不過,這只是一個導火索,虛假消息之所以能夠引發強烈關注,根本原因在于連日來爆雷的P2P,導致了投資者恐慌心理大面積蔓延。
7月17號,沙龍君認識的一位媒體朋友,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叫《42天108家p2p公司爆雷,但這僅僅是個開始》,仿佛一顆重磅炸彈投下,在此之后的大半個月時間里,p2p爆雷席卷整個網絡,成為包括投資人、用戶以及媒體在內的熱議話題。
如果說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那么在此后發生的兩個事件,則將原本危如累卵的P2P徹底推向了深淵。 此前,聯璧金融與斐訊多款產品合作,在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展“0元購”活動。隨著聯璧金融“爆雷”,7月10日數百名受損投資者聚集京東總部維權;7月下旬,有媒體開始報道和小米推廣深度捆綁的P2P平臺,包括秋田財富、2025、米袋子、小諸葛、靚錢寶、人愛、小灰熊、管家、捷麥等紛紛爆雷,以80后、90后年輕群體為主的小米用戶數億資金被套。

圖片來自每經網
綜合來看,無論是國資系平臺、民營系、或是雖具有上市背景但一直是垃圾股的P2P平臺,在樓市、股市、資本降溫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主打高額返利不斷吸引新用戶的P2P平臺爆雷是必然結果。在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之下,對于京東金融、你財富、樂信橘子理財等具有較強風控能力的正規企業來說,無疑會產生不利影響。更為可怕的是,一旦投資者真的出現恐慌心理,開始大規模擠兌將對整個行業帶來帶來打擊。
三、無法快速提現的真實原因是什么?
從擠兌門事件來看,網友的主要理由是因為京東金融已經無法快速提現,并煞有介事地貼出所謂截圖。事實上,不僅是京東金融,還有支付寶、貨幣基金產品,券商旗下產品等,都存在無法快速提現的現象。那么,無法快速提現的真實原因是什么呢?
6月1日,證監會和央行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貨幣市場基金互聯網銷售、贖回相關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將互聯網貨幣基金T+0單日快速贖回的提現額度限制在1萬元,同時給出1個月的過度調整時間。

所以,自2018年7月1日起,所有的單只貨幣基金單日提現的上額為1萬元。
通俗來說,提供T+0快速贖回提現業務的理財產品,用戶如果需贖回1萬元以下的金額,既可選擇當日到賬,也可選擇下一交易日到賬;如果需贖回金額超過1萬元以上,那么贖回款項通常要在下一交易日到賬。
對于小散投資者出現的擠兌恐慌,有分析認為對平臺的影響并不大:“貨幣基金是怕擠兌,但不是怕小散,是怕主力。小散擠兌有足夠現金流應付,現金流不足以應付也只是贖回部分債券,主力擠兌的話就得大面積提前贖回債券和票據了,就得延遲兌付或者無息贖回債券,表現上就是收益率走低無限接近0。這幾天7日年化收益率下調,其實整體屬于正常波動范圍。”
關聯事件:2016年快鹿擠兌危機
快鹿擠兌危機始發于電影《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
電影《葉問3》于2016年3月4日上映,隨后,因票房造假問題引起多方爭議,《葉問3》的票房之所以受網友質疑,主要在于上映存在“幽靈場”現象,即午夜場、早場等冷門時段的電影票銷售卻出現售罄的現象。此外,某些場次的票價也高得離譜,最高票價甚至達到202元,完全突破常理。
而《葉問3》資本運作涉及的數十家公司,均與上海快鹿集團關系曖昧,有的甚至直屬快鹿麾下。
在《葉問3》造假風波平息之后,快鹿隨即陷擠兌困境。3月29日,快鹿集團官網無法正常顯示;3月30日晚,快鹿集團旗下理財平臺金鹿財行遭遇投資人人圍堵擠兌,眾多投資人齊至金鹿財行,要求兌付。
經據媒體調查,是“快鹿系”主導了葉問3的一系列運作,等待最后的“高票房”來點爆這場資本盛宴,也活絡資金鏈還本付息,沒想到葉問3曝出各種問題,導致快鹿資金鏈出現問題。
擠兌風波成為快鹿集團2003年成立以來,面臨的一次最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