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為盎司財經原創,轉載請表明來源!
隨著疫苗事件的一張張多米諾骨牌被推下,面臨重重危機的長生生物,已經到了企業“生死存亡”的邊緣。受該事件影響,國內疫苗行業的競爭格局,似乎正在悄然發生著某些改變。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該事件持續發酵的同時,“疫苗之王”的替代品已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浮出水面:一方面,從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以下稱“中檢院”)披露的批簽發數據分析,受益于長生生物旗下疫苗工廠突發“休克式停產”,同為東北地區的兩大競爭強敵已開始占據有力地位。
另一方面,市場留下的巨大空缺,終究開始引得數家國內藥企進場分食長生生物留下的疫苗“大餅”;面對高速成長且潛力巨大的國內疫苗市場,競合的天枰無論朝哪方傾斜,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均可稱為引發行業變局的導火索。
由于疫苗設計品類眾多,以下僅以長生生物主打的凍干狂犬疫苗和凍干水痘疫苗兩類來解析接下來這兩大細分市場可能發生的變化。

成大生物或“乘虛而入”
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依靠自身能力解決全部計劃免疫疫苗的國家之一;目前國內共有45家疫苗生產企業,可生產63種疫苗,年產能超過10億劑次。
這其中,作為國內人用疫苗銷售額最大的品種,狂犬疫苗絕對是疫苗業內的“兵家必爭之地”;根據中檢院批簽發統計,包括成大生物、長生生物、寧波榮安、廣州諾誠在內的4
家公司已牢牢占據該領域約90% 的市場份額。
但有業內人士表示,近些年國內狂犬疫苗業真正的看點,絕對是成大生物與長生生物的“頭牌之爭”;作為狂犬疫苗界的資深“大佬”,遼寧成大旗下子公司成大生物,因背靠A股上市公司遼寧成大此前一直占據有利地位。
但長生生物在該領域的持續深耕與擴張,已變成其一個強勁且有力的競爭對手;雙方主業類似技術無差、跑道幾乎相同又同處于東北地區,雙方的“瑜亮情節”均把發力的重點定位于國內狂犬疫苗產業。
數據顯示,2017年,在長生生物15.5億的營業收入中,來自于狂犬疫苗的收入達到7.3億,接近半數,還有5.7億元來自于水痘疫苗;成大生物則更為聚焦,在公司2017年的11.76億元收入中,來自狂犬疫苗的收入超過10億占營收的92.04%。
在此之前,成大生物作為絕對的行業領頭羊曾長期占據行業第一,市占率一度接近九成;近些年,在包括長生生物等多家公司的集體沖擊下,雖仍排名第一但已顯得力有些不從心。

中檢院批簽發統計顯示:2017年,成大生物的市占率已不足四成,且從2016開始,長生生物與這個老大哥的市場份額差距在持續縮小,并通過快速擴張產能意圖趕超;從長生生物的批簽增長率看,擁有477萬簽發量的長生生物,已在步步緊逼占據市場份額頭名的成大生物。
隨著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的“東窗事發”,特別是國家藥監局收回長生生物的藥品GMP證書,并責令其停止狂犬疫苗生產,面臨重重危機的長生生物似乎已經到了企業生死存亡的邊緣。
目前來看,隨著長生生物疫苗的突然停產,市場格局必將因此發生變化;這其中,2006起全面實施的疫苗批簽發制度,可被看作疫苗業市場格局變化的一大“風向標”——批簽發是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對于疫苗類制品出廠上市時進行強制檢驗、審核的流程,檢驗合格或者審核通過的疫苗才可上市。
作為疫苗類企業銷售的“準生證”,批簽發數據無疑是疫苗行業唯一的宏觀數據,依據此數據結合企業庫存數量,方可代表了疫苗企業的實際與未來銷售潛力。

從2018年上半年數據來看,中檢院對成大生物的批簽發量已經超過長生生物的9倍,且隨著長生生物的停產,雙方差距以及未來發展走向或將產生巨大變化;不排除成大生物通過此事件,再度擴大與行業內其它競爭企業的差距,繼續穩固行業內頭把“交椅”的地位。
長生生物另一“血親”蓄勢而起
除狂犬疫苗存較大行業變動外,水痘疫苗作為長生生物的另一大主業,其未來市場格局亦亟待重整;據統計,當前國內占據較大批簽發份額的疫苗企業主要有三家,除上海所外,排名行業第一與第二的百克生物、長生生物競爭異常激烈。
頗賦戲劇性的是,時任長春高新總經理的高俊芳可能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其2004年通過多次股權轉讓,徹底將長春高新旗下企業“長生生物”私有化后,一家由留美博士創立,后成為長春高新子公司的疫苗公司長春百克會成為長生生物持續做大的最主要“攔路虎”。
百克生物作為A股市上市公司長春高新的子公司,與長生生物旗下的水痘疫苗業務互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數據顯示,2017年,長生生物的營收中有5.7億元來自于水痘疫苗,占其15.5億營收的近三分之一,百克生物為7.35億,占長春高新制藥業務的20%。

從中檢院近兩年的批簽數量看,2017年長春百克的簽發量與市占率均快速成長,并已與長春生物形成“倒掛”。從批簽數量觀察,長春百克458萬的簽發量,較2016年的221萬成長逾一倍,市占率亦從此前的13%擴大至超34%。
與此相反,長生生物無論從簽發量、市場份額來算均出現同比下滑;如果從批簽增長率觀察,長春百克的107%與長春長生的-5%負增長相比則更為懸殊,由此可看出目前國內水痘疫苗行業的榜首之爭已經趨于白熱化。

進一步來看,從中檢院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批簽發的數據觀察,雙方均為287萬的簽發量處于勢均力敵的僵持狀態。但從目前來看,隨著長生生物旗下工廠停產整頓,以及中檢院對其監管進一步嚴格,長生百克無疑將從本次事件中獲益,進而在下半年拉開與長生生物的差距。
信心“冰凍”期,企業競爭熱度料不減
此外,還有一點頗值得一提,就在長生生物的“疫苗危機”持續發酵,進而引發多家上市公司紛紛“避之不及”之時,目前已有多家國內疫苗意圖進場“分食”長生生物留下的“疫苗大餅”。
7月23日晚間,華北制藥公告稱,其下屬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類新藥重組人源抗狂犬病毒單抗注射液,III
期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食藥監局核準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此外,智飛生物此前披露,其全資子公司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的“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臨床試驗批件,同意本品作為預防用生物制品進行臨床試驗。
作為本次疫苗事件的另一大“主角”康泰生物曾引進國際疫苗巨頭賽諾菲?巴斯德的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全套技術;在此之前,公司曾表示“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即將開始生產現場檢查,目前正在等待藥品注冊批件。
從目前當前市場競爭形勢觀察,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的爆發,無疑引發了外界對于國內疫苗企業的集體“信任危機”,亦對于整個疫苗產業有所波及;但隨著監管部門對疫苗事件徹查的展開,及對問題企業的逐步依法處理,預期疫苗市場將在曠日持久的消費者信任度修復氛圍中,一步步重拾行業發展節奏。
特別是,面對高速成長且潛力巨大的國內疫苗市場,無論國內外企業均不能“獨善其身”;通過本次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的爆發,市場競合的天枰無疑已對部分頭部公司有所傾斜;從更長遠的時點來看,該事件無疑將成為國內疫苗業新一輪“洗牌”的開端,進而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