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針對網絡上流傳的張一鳴與馬化騰朋友圈對話,騰訊公關負責人李航證實截圖的真實性,并稱微視歡迎理性意見,但“不接受不負責任的誹謗”。同時李航稱,微視從來都鼓勵和保護原創內容,并表示如果微視有任何內容涉及侵權,“歡迎隨時舉報。”

正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為“頭號扶持對象”的微視,關系著騰訊短視頻的命運,那么微視能扛起這項大任嗎?
騰訊短視頻的前仆后繼
對于騰訊來說,此次公開回應或許是因為短視頻業務一直是扎在其心里的一根刺。

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短視頻行業年度盤點分析
2018》顯示,短視頻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其中2016年可以說是短視頻元年,無論是投融資金額還是輪次均為最高。在2017年至2018年之間,短視頻市場趨于冷靜,以快手、抖音等為首的頭部玩家出現,行業格局暫定。

短視頻市場的火熱,自然引來了騰訊的注意。但早在2013年便涉足短視頻領域的它,卻沒能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短視頻產品微視雖有騰訊光芒在身,卻也受其所限。此前阿里、百度也曾希望在短視頻方面有所突破,但也如騰訊一般未果。其中的原因還是由于公司體量使得在內容輸出上需要多加考量,這也就注定了微視走不了“野路子”。加上騰訊內部的賽馬機制,在2015年3月之時便因數據不佳、定位不明確而名存實亡。據悉,微視產品被并入騰訊視頻,相繼經歷產品總經理離職,運營總監轉崗,微視開放平臺負責人離職創業等事宜,并于2017年4月正式關閉。而在這之后不久,騰訊便宣布投資快手。
但隨著短視頻在內容營銷領域話語權越來越重,眾多廣告主對于短視頻的需求越來越多,本已匯聚大量流量的騰訊,著實面臨著危機。試想一下,用戶如果將大量時間從微信轉移至頭條系產品,而頭條如果也有意涉足社交,那么對于騰訊來說,則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因此,為了保護本已聚集的流量不會流失,自身流量價值不會縮減,即便快手在手,也無法阻擋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熊熊燃燒的勝負欲。
時間回到2016年1月,騰訊另起爐灶,旗下短視頻社交應用閃咖上線,主打10秒大片錄制、音樂秀、對口型表演等功能。但隨著人們興趣的轉移,對口型表演不再火熱,閃咖用戶也就隨之減少。據易觀千帆顯示,閃咖月活躍人數已經降至35萬以下。

而在2017年底,騰訊再度發力內測一款名為QIM的產品,一度被認為是騰訊將借此開始新一代社交軟件布局,即視頻社交,但這款產品并沒有引發太大的水花。有媒體甚至稱,自己的測試感想被騰訊方面以產品尚不成熟為由而刪除。
隨后,騰訊又于今年一月推出另一款短視頻社交產品DOV,卻被質疑是QIM的更名版。在QIM的貼吧中,也有吧友發帖稱QIM正式改名DOV,并將開放下載。

左:QIM 右:DOV

IT內參在易觀千帆中查詢DOV的月活數據,發現并沒有相關搜索結果。雖然應用市場內顯示DOV最近一次發版是4月27日,騰訊方面對這款產品未做過太多PR,但從登陸方式上的改變來看,以QQfamily中北極熊為logo的DOV還在堅持,且仍能扛起騰訊短視頻的希望。

短視頻行業風生水起,自家產品卻水深火熱,加上不久前一篇《騰訊沒有夢想》又為自己扣上了一頂“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的帽子,并著重點名是在短視頻領域。
無論是“不蒸饅頭也要爭口氣”還是真的要證明自己實力,在短視頻領域再造一個現象級產品,都讓復活微視成為騰訊一個重要選擇。
靠版權?靠用戶?彈藥充足的微視仍前路漫漫
在短視頻格局逐漸顯現之時,留給騰訊的時間不多了。與其再創一個新業務,復活一款舊產品加以輔助顯然要容易的多,而從數據來看,微視無疑是最佳選擇。作為這次被騰訊寄予厚望的產品,微視也曾有過輝煌。

據了解,騰訊在微視成立之初曾大力扶持,馬化騰甚至親自開號為其站臺。2014年春節期間,微視達到了頂峰。由范冰冰與李敏鎬帶來的明星效應,讓微視日活躍用戶一度高達4500萬人,這一成績還被騰訊方面認為是建立在微視定位不明的基礎上。如今重生之后的微視,已然是一個全新的產品,帶著騰訊的光芒強勢入場。
強勢入場了,靠啥破局?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版權。眾所周知,在版權愈發重要的今天,騰訊系產品在這方面已有足夠的積累。微視若想要在音樂、視頻內容上玩出朵花來,那么其余產品顯然也有足夠的素材供它玩樂。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AR貼紙便是其中之一。另外在短視頻行業走向規范化之時,缺乏野蠻增長時期的微視,在這方面也就擁有了優勢,起碼不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去整改。
而在用戶方面,如果說其他短視頻產品只是定位于年輕化,那么微視就要比其他產品更加年輕。這一點,從騰訊選擇了月活躍用戶5.68億、主要用戶是95后的QQ空間為其導流可以看出。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短視頻只怕也是同樣的道理。
最為重要的莫過于騰訊什么最多,當然是金錢。去年11月,騰訊宣布“三個百億”打造企鵝號生態。在企鵝號高調宣布發力短視頻,并與微視打通后,騰訊的“三個百億”自然也要給微視一部分。也難怪會有消息稱,騰訊此次怒砸30億扶持微視,并從行業里挖了不少人才。
如今,從2月微視開始進入眾人視線,到現在全面復出已有3個月的時間,自然也有了一些成績。微視的百度指數始終呈上漲趨勢,并在昨日達到了一個巔峰。一場朋友圈互懟,換來一場關注,馬化騰只怕是不虧的。

而在月活方面,微視也有相應的變化,整體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經在300萬左右。

此外其聯合人民網等推出“愛國手勢舞”,根據官方公布的數字,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5億,最高短視頻播放也超過6700萬次。

這樣一來,復活后的微視已在短期之內便達到了中部玩家的地位。但想要成為頭部玩家,微視只怕還需要拿出更多誠意。如何在補貼之外獲取更多用戶,將成為微視與馬化騰必須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