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凌動智行董事長史文勇在接受某投資社區訪談時透露,公司轉型智能汽車并決定先落地網約車后,包括牌照申請等工作正在有序展開,預計今夏會落地,年底商業化運營車輛或達5千臺左右。凌動智行4月發布的招聘中,顯示車輛管理、車險和換電等人員的工作地點是杭州,而招聘所屬公司名稱叫凌動逸行,由此不難推斷出其出行業務的第一站就是杭州。

此前凌動智行業務僅涉及智能手機,先后做過手機安全、手游和直播。其中,自營的手機安全業務擁有技術研發、產品、運營和設計團隊。對于業務變道是否會給原有公司的人員架構帶來影響,凌動智行公關部稱“會全力聚焦智能汽車領域、優化和整合人員及資源以支持新業務”。
3月份,凌動智行宣布任命唐多為執行副總裁,負責公司的出行業務,加入凌動智行之前,唐多在微軟和IBM有20多年專業領域的市場經驗。科學中國最新獲悉,該業務的幾個重要技術、產品的管理人員也或將陸續到崗。移動互聯網已進入下半場,記者認為新領域人員架構的重新適應是決定公司新業務落地速度的關鍵因素。對此凌動智行公關部表示:真正的下半場是換戰場,我們會加快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布局,為實現核心戰略,公司上下都會直面變化。。
凌動智行早從2015年就開始低調布局該領域,先是收購了芬蘭的汽車軟件與硬件集成方案提供商凌動科技,打造凌動車腦,后又于2017年宣布將定位品智出行服務運營商,并提供以乘客為中心的全新的智能空間體驗,特點是“輕運力、重車內場景體驗”,讓乘客可以把車內當成從家到公司的第三個空間,不用手機,只用車本身就可以完成辦公、購物、社交、娛樂。
公開資料顯示,這款車的內部空間是重新設計過的,副駕將被替換成一個大屏,整個車裝入凌動車腦(一個基于Linux系統的操作系統、硬件平臺和應用軟件一體化的網聯汽車電腦),并具備安全、軟硬件服務、應用平臺開放、數據、計算等能力。記者認為未來當這些移動分布點可以形成一個毫秒級共享、分布式計算節點和虛擬受控優化調配的網狀中樞時,將產生更大社會價值。
經過此次調整,凌動智行完成了從智能手機到智能汽車的變道,不但有車腦和出行兩大業務支撐,還初步形成了一個商業閉環,且環上的硬件設計、智能空間、出行運輸這三大平臺都具備了開放性。
有趣的是,一些傳統出行企業也在做車內智能化服務的探索,比如首汽約車前不久發布的CI車載智能硬件系統,宣稱支持人臉識別、疲勞駕駛檢測、智能推薦、娛樂內容、偏離和碰撞預警等。易到也宣布推出易派智能大屏,支持用戶在車內玩游戲、看視頻、領優惠券。對此,凌動智行公關部表示,大家做的維度不同,凌動智行做的是一個從硬件設計、到軟件系統、再到智能空間的一體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