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貨架作為無人零售概念下的衍生品,其實早在2015年就有相似的商業模式了,但是在2017年突然大熱,就像是一把火,燃燒著這個市場。
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無人貨架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無人貨架的市場規模增長就像是覆蓋上了放大鏡一樣,在未來的兩三年也將會持續快速增長。資本們的反應速度也是堪稱一絕。報告中顯示,無人貨架的融資速度就像被按了快進鍵,在興盛起來的半年時間里,許多創業公司都獲得了融資,掀起一股資金熱潮。

每一個新生事物產生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論調來說,無人貨架的興起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的。
無人貨架“逆襲”,勢不可擋
某無人貨架創始人稱:“當初在找投資人的時候,經常被拒之門外,而現在投資人排隊來找我。”這也反應出,當初無人問津的項目的“逆襲”之勢可以說是勢不可擋,在這場逆襲中,投資人是從中看到了哪些商機呢?

首先,80和90后是零食的主流消費群體,這個群體又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成長的一代,他們都有一個通性就是希望生活的一切都異常便捷,通俗點就是有點“懶”吧。而無人貨架就安放在公司的角落,解決了消費距離的問題。
此外,雖說都是無人零售行業,但無人貨架相較于自動販賣機而言,商品種類比較豐富,能滿足社區人群的需求。現在上班族經常顧不得吃早餐,無人貨架便捷的滿足了自身的需求,可以說是很能俘獲大眾的心了。
門檻低也是一大優勢,這就意味著這場商業大戰不需要很費力的前期籌備就可以打響戰役。用戶流量問題也是一大不容忽視的優勢,資本們可以在線下網羅用戶流量,市場成熟以后再將人口流量轉移到線上,打造一個線上商城,如果能成功實現流量的轉移,線下零售縱然虧損,到最后也能翻倍賺回。

無人貨架從盛行到產生爭議,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它的發展軌跡和共享單車有著莫名的相似,難不成到最后也會像共享單車一樣,繁華過后雞毛滿地嗎?
無人貨架商業游戲的背后,有著人性的挑戰
在互聯網時代一切都甩不開信任問題,無人貨架發展的最大問題是面臨著人性的挑戰。雖然無人貨架主要設置在辦公區,但是面對利益,依舊考驗著部分人的素質。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無人貨架市場研究報告》指出,無人貨架的貨損率很高,保守估計在2%-6%,但實際遠遠不止這個數字。這樣不僅會造成貨架貨物的損失,還會導致補貨人力的成本增加,對無人貨架盈利來說又是一大絆腳石。
據悉,我們目前已經“吃垮了”兩家無人貨架了。
此外,還暴露出了市場的極度擴張問題。由于無人貨架門檻低,沒有任何技術壁壘,商家只要選好地方談下攤位即可。這樣一來,為了搶奪市場,創業者之間打起了市場爭奪戰。外加投資者資金的涌進,面對資本的瘋狂推動,創業者只顧瘋狂地跑馬圈地,根本不考慮“精耕細作”。
無人貨架需要面對貨損問題、運營問題、信任以及技術問題,背后還有和人性的較量問題,前途確實是略顯坎坷。

無人貨架是否能度過難關,擁有未來?
面對種種問題,無人貨架在盈利方面顯得遙遙無期,朱嘯虎曾直言無人貨架不可能盈利。面對無人貨架這筆算不清的賬,投資者和創業者還需要在后端的運營上多下功夫,或許在未來,合并是大趨勢吧。
互聯網商業區別于傳統的商業,前者玩的是思維。面對一個風口,就相當于是一場大腦的較量,體驗到的是心跳的刺激。無人貨架的上半場都已經很嚴峻了,更別談所謂的進入到下半場了,創業者和投資者需要沉得住氣,不要只看到錯過風口的遺憾,看不到戰略錯誤后失敗的荒涼。
要不然很可能無人貨架勢頭一過,就看到滿地的雞毛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