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希望通過優化豐富產品形態和內容機制,讓好內容和優秀創作者更快更好地得到關注,同時也幫助用戶更好地獲得收益。”10 月 24
日,知乎創始人、CEO 周源在知乎 2018 校招空中宣講會上,首次談到了對“大 V 扶持”等問題的看法。
于此同時,周源也透露了一些產品上的最新舉措。譬如,知乎近期將進行首頁改版,進一步改進首頁體驗,知乎 Live
亦會改進。此外,知乎新推出了預錄音頻產品“私家課”,除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外,也在為大 V 提供新機會。
知乎 2018 校招空中宣講會
大 V 知識變現的新場景
“知乎相信一個核心理念,好的內容是會自己走路的,”在針對學生們提出知乎如何看待大 V 扶持的問題,周源明確表示了知乎的“內容信仰”。作為一個 UGC
平臺,知乎遵循的“第一原則”即是內容“主宰”資源。當一個高價值內容通過知乎觸達更多的“求知者”,并很好的滿足了用戶的“求知欲”,關注度也就自然的“水到渠成”。
而知乎要做的不僅僅是幫助高價值內容的傳播,更希望通過知乎越來越豐富的場景來幫助用戶獲得更多收益。“包括知乎最近新推出的每日新知、知乎 Live
的改進、知乎書店,還有私家課等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出發的,”周源介紹道。通過更多元化的場景,讓高價值內容創作者在知乎上能獲得更多的收益,這不僅能激發更多的高價值人群來知乎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也能提升現有創作者粘性。
通過知乎 App 可發現,每日新知是一款免費的音頻產品。每天,知乎會推出 3
個音頻,音頻由真人朗讀用戶優質回答錄制而成。過去,知乎通常是通過問答社區編輯推薦,或知乎日報、知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渠道來傳播好內容。每日新知的開拓,意味著知乎在逐步打通其問答社區和“知識市場”,大
V 的好內容可直接在“知識市場”流通,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大 V
影響力直接與變現機會的多與少,形式的豐富與匱乏掛鉤。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因在知乎分享歷史知識而走紅,變身“知識網紅”后,開始接到很多節目的合作邀約,最近他就受邀與“局座”張召忠共同擔任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節目嘉賓。出身藝術世家、畢業于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的翁昕,是知乎上頗有名的藝術領域大
V ,已經在知乎上開了 26 場 Live,最近則獲得了“私家課”的推薦,出售藝術欣賞課。
此外,周源還提到:“知乎未來會將優秀回答者的標識跟知乎 Live
的主講人信息做同步。”這也表明,知乎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平臺內容的不斷優化上,并形成更長遠的良性循環機制,既能幫助用戶“內容變現”,又能提高內容的品質和價值。
或幫大 V 與粉絲做更好連接
直播現場,也有學生希望了解知乎首頁的優化方向。“知乎首頁其實是通過抓取每個人的關注點、話題興趣點以及他在首頁進行的各種交互動作,通過算法的方式來進行內容分發,”周源回答道。知乎首頁的目標就是為了建立起更利于“知識”和“求知”之間連接和匹配。不同用戶也有著不同的“需求點”,而不同的“需求”又會形成不同的交互動作和關注方向。知乎試圖要做是通過后臺對用戶交互和關注方向等信息的采集分析后,利用知乎首頁構建起更高匹配度的信息流。
換句話說,知乎首頁的核心是希望每個用戶都能看到自己有興趣的、且有價值的內容。在提高內容匹配度的同時,也是擴大了價值信息的輻射范圍,以興趣為“共性”,來完成內容的精準分發。
不按時間線分發,通過算法去做精準匹配,這種分發方式意味著用戶不會被大 V
行為刷屏,能夠快速看到有價值內容,首頁的正向交互率也會提升。但可能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大 V
的內容無法即時地觸達每一個粉絲。對此,周源稱會進行改進,減輕這塊的困擾。從這點,可以看得出來,未來知乎有可能幫助大 V 與粉絲做更好的連接。
無論是首頁的分發,還是對創作者的政策,本質上都離不開知乎的價值觀,都是基于知乎初心的探討。這也是在知乎從知識社區成為大型知識平臺,過億用戶量與多元化內容形成正比提高之后,需要進一步明確和堅定的地方。
“知識從來不應該是小眾的,也不應該是枯燥的,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所擅長的知識跟這個世界建立連接,知識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芝諾曾說過,知識就是一個圓,你知道的越多,未知的東西就越多。”周源表示,知乎的初心一直沒有變化,那就是希望和更多用戶,一起發現未知、探討未知、揭開未知,發現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