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商和網購的普及,培養了大眾網絡消費支付習慣。而網絡支付等基礎的完善和應用場景的豐富,又為互聯網保險服務提供了客戶基礎。
當客戶的消費投保需求不斷擴大時,互聯網保險公司嘗試了眾多商業變革模式,比如,銷售渠道、險種創新和定價模式的變革等等。
目前,互聯網保險發展空間大、正值爆發期,但相較于傳統保險公司,仍顯勢單力薄。
羽化財經認為,為避免與傳統保險發生正面沖突,互聯網保險公司應加持金融科技和數據,挖掘未被開發但有著實際需求的保險市場。
互保行業炙手可熱
互聯網保險公司以條款簡單、費用小額的險種為主,各個險種的發展并不均衡。車險占比超過一半,人身險滲透率低,但總體占比迅速提升。
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互聯網保險行業迎來機遇,雖然弱小,但深藏發展潛力。
以眾安保險為例,這家將公司系統完全布置在云平臺上的保險公司,以其過人天賦和先發優勢,持續活躍在金融科技界頭條。
根據媒體報道,眾安在線的認購異常火熱,公司從9月18日早上9點開始招股,但其孖展(保證金)認購一開始已經突破了100億港元。當日(9月18日)晚上,眾安在線的招股反應更加熱烈。據9家券商透露,首日為眾安在線借出的孖展已經增至494.13億港元,如果以公開發售集資額5.95億港元計算,首日超額認購超過82倍。
毫無疑問,由于牌照加持、背靠“三馬”強大股東背景和規模優勢,眾安保險成為市場中最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
渠道變革勢在必行
眾安在線的上市,可以用“快”字來形容。面對“對股東場景依賴大”的爭議,眾安保險CEO陳勁回應:今年以來,渠道集中度正在減緩,接下來會持續在生活消費、消費金融、大健康、航旅、汽車等領域做出調整,相信未來的5個生態結構會更加均衡。
從招股說明書看眾安保險 2016 年保費總收入 34.08 億元,2015 年 22.83億元,2014 年 7.9
億元,雖然體量不大但是增長迅速。2014 年退貨險占眾安保費總收入的 77.6%,2016 年這個比例降低到
39.3%,意外險與健康險比重不斷擴大,營收確實更加多元化。
據了解,2016年,中國人保和中國平安的保費收入分別高達4398.74億元和5521億元,而眾安只有34.08億元,差距非常明顯。保監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保險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10萬億元。但Oliver
Wyman的統計結果則稱,即使是占據了互聯網保險大部分份額的眾安,保費收入也僅占整個保險行業的百分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眾安以碎片化的小額保險為切入口,雖然讓保單數量上的成績顯眼,但因保單價格低并走量的業務模式并足以撼動傳統保險公司的地位。
綜合成本率居高不下,同樣是眾安發展中面臨的一個問題。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眾安在線的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08.6%、126.6%和104.7%。也就是說,眾安在線的實際承保情況是虧損的。
針對現階段業務和管理費支出比例高的現狀,陳勁對媒體解釋稱:“綜合成本率高于100%的原因,是因為眾安在布局新的業務線,包括健康險、消費金融、車險以及科技業務等,這些新業務在前期都有大量的人員和技術投入,實現規模效應需要過程。
未來綜合成本率的下降主要來源于幾方面:一是產品結構的優化:健康險、消費金融等業務的費用率較低,隨著其保費收入占比上升,整體費率將下降。二是隨著規模效應的顯現,固定成本占保費收入的比例會逐步下降。三是逐步建立自有平臺和品牌認可度,降低渠道成本率。”
從數據積累到業務閉環
移動互聯網的高滲透率為眾安高速發展賦能,但在面對眾議,眾安又要如何聚焦新勢能呢?羽化財經將根據眾安總經理助理兼戰略負責人王敏的陳述,概括為以下三點。
?第一,客戶數據化。眾安業務建立在數據基礎上,數據化的客戶、電子商務交易和內容,是眾安發展起來的基石。不管是通過電商的產品連接用戶電商交易的數據,還是通過車險,去連接用戶更多車金融、車消費、車出行的數據,都是眾安產品連接用戶衣食住行的體現。
?第二,數據科技化。之所以成立眾安科技,是希望通過科技來進行數據轉換。互聯網保險最大的優勢不是低價,而是定價。眾安希望通過提升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實現用戶感知,分析每個客戶的潛在消費能力,從而推動運營效率和業務擴展創新。
?第三,科技服務化。眾安要把保險從產品做成服務,希望通過科技驅動滿足用戶終極消費體驗。從用戶需求出發設計定制簡單性化的保險產品,嘗試創新產品服務形式更好滿足用戶的消費新需求。
羽化財經認為,金融、科技和數據的互相滲透已經成為事實,保險公司會越來越多的借助科技去發展業務。
眾安上市是新起點,面對電商后十年的新需求、新市場,發展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金融科技,才能改善傳統保險服務市場客戶體驗差、渠道費用高、產品陳舊、資源配置效率低的行業頑疾。
關于上市后的業務布局,陳勁表示:“眾安的未來發展堅持走水平的擴張,垂直的提升道路。因為我們已經有了五個生態的成功的實踐,同時我們會不斷地在這成功的實踐不斷地克隆和復制,在更多的垂直的領域里面做得更好。比如,航旅類產品,我們在想能不能直接觸達我們的用戶,所以我們用小程序直接接觸我們的客戶。toB端如攜程,我們跟他們進行了連接,包括幾乎所有的航空公司的APP,我們都進行了連接。”
再以手機碎屏險為例,眾安將從投保到理賠的全部過程電子化,當中采用遠程身份識別和智能圖像識別等新技術。除了提供賠付,公司還與馬上修這個平臺合作,將修手機的小店批量歸集到平臺,然后派單給小店進行上門維修。
寫在最后
就像車壞了要修,人病了要看病,保險對應的服務就是剛需。眾安通過細分并圍繞每一個場景進行去中心化連接,與各個領域品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用數據感受用戶需求,用科技去做產品定價,用優質服務方便民眾。
最后,陳勁提到,眾安會將目光鎖定在國內市場,堅持發揮各大股東的長處與特點,利用數據、技術、團隊去做探索,不斷做強做大自己的生態。“股東以前是更多地支持我們,但是我們現在和股東的合作更多的是能力相互的提升和互惠互助。阿里是最大的電商的投入,騰訊是社交的投入,平安在傳統保險里面他的投入很多,所以我覺得合作一定會更緊密。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不會依賴于股東,除了股東的合作以外,要在更多的生態和垂直的領域里去開拓我們的市場。所以可能未來你會看到,跟股東合作的所有業務的絕對量都會上升,但是在整個大比重的占比會下降。”
羽化財經認為,除了開發設計產品、深挖垂直人群和場景服務大眾,保險科技企業還將繼續在商業模式上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