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上海訊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才無疑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發現人才,用人才引領、用創新驅動成為助力各個行業在未來不斷進行創新發展的原動力。由此,針對各行業創新創業人才的挖掘與培養,成為助力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8月30日,“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成立暨2017中國科技成果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在上海召開,復旦大學生物技術中心主任錢吉、億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彬、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志棠、銀江資本執行總裁王鍥等多位專家擔任大賽導師。當天,開發區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外多個地區建立的科技人才驛站也掛牌成立。

嫁接產業、技術,落地產學研模式
如今,人工智能、VR、AR等技術成為各個行業爭相探索行業價值的領域,通過挖掘先進技術,探索破除傳統模式壁壘方式,摸索行業內未來發展機遇與趨勢。這并不能單純依靠技術支持,更需要從產業需求出發,在做高水平研究、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同時,與產業市場相結合,將申請的技術專利真正落地,真正做到產學研多點結合。復旦大學機器人智能實驗室主任張文強,在進行“從創新力到生產力”演講中指出,復旦大學的6代機器人證明,從產學研層面,各大高校等技術研究平臺、機構需要與產業相結合,創辦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等,匯聚技術輸入、輸出多邊力量,調動各方積極性,才是創新創業的真正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大會上,有專家表示,企業、創業者等手上的技術、科研成果沒有合適的平臺進行轉化,傳統企業在新技術、新理念上與互聯網平臺進行深度結合,一度成為過去傳統模式下行業發展的難點與困境。針對這樣的問題,在以“助力科技孵化,共建創新生態”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中,億歐網創始人王彬指出,“在未來,傳統產業不可能被革新掉,互聯網人在未來的行業考量,應該是如何賦能傳統產業,而不是如何顛覆傳統產業”。同時,復旦大學生物技術中心主任錢吉表示,“新制度的革新調動了學術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在未來,應該從原來的只做項目跟論文發表,發展到與產業、市場緊密聯系,建立聯合實驗室,研發和轉化中心,走通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
科技創新創業大賽開幕,專業化成果轉換交易平臺落戶余杭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是開發區引進的重點創新平臺,構建內聚外合的開放性創新網格,推動創新要素的跨平臺共享和創新產業的跨區域發展的重要實踐。開發區將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在科技成果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依托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的技術成果市場資源,打造整合國內外先進技術和人才的轉移轉化平臺,組建完善的“技術成果數據中心”、“項目運作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人才培訓中心”,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帶技術、帶團隊來開發區從事科技成果的技術轉移和產業化,并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構建“雙創”生態體系,集中精力厚植創業創新土壤,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化。
互聯網信息時代,技術的更新迭代需要人才的不斷供給,只有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才能在學術研究與行業痛點、現實之間搭建橋梁。筆者認為,產業市場與學術、技術研究兩方需要深度合作研究,技術多邊需各司其職,相互尊重各方專業水平、素養,最終才能在合作中探索產業發展良性循環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