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流利說宣布已獲得近億美元C輪融資,在業內人士感嘆流利說快速發展的同時,其盈利模式也成了發布會的一大看點。
流利說創始人兼CEO王翌表示,2017年2月,公司開始實現規模化盈利,并維持月環比30%的收入增長。那么,在外界認為工具類APP變現較難的情況下,流利說是如何實現盈利的?它又面臨著怎樣的爭議和問題呢?
ToB+ToC雙輪驅動 盈利模式多樣化
去年7月6日,流利說推出了內置在產品內部的付費課程“懂你英語”。據官方數據顯示,上線一年后,懂你英語已擁有付費用戶59.11萬人,累計用戶時長超過600萬小時。其中,女性用戶占比72%,男性用戶占比28%;上班族占比76%,而學生僅占24%。

王翌表示,“在商業模式上,80%+的付費用戶第一次為英語學習買單。在目前的付費用戶中,懂你英語的新用戶占比超過9成。”
懂你英語的盈利模式就是“開課”,也就是說,面向C端用戶收取課程費用。目前,付費用戶每周學習5天,平均每天學習35-40分鐘,付費產品單價是每月99元。事實上,懂你英語有一部分用戶購買了半年或一年的打包產品,按此推算下去,懂你英語一年能為流利說帶去超6000萬元的營收。
從這個角度來看,英語流利說App的變現路徑已經很清晰了,即通過免費口語練習工具吸引千萬級用戶,再用AI深度定制課程收費。
與懂你英語變現方式不同的是,流利說推出的細分產品“雅思流利說”,采取的是“模考免費、報告收費”的定價方式。用戶可以多次體驗雅思口語模考的過程,但是若想拿到分數和分析報告,則需付費,每場45元。
對此,流利說內部人士在接受速途教育采訪時表示,“懂你英語是綜合性產品,而雅思流利說是應試產品,兩個產品屬性不同,定價模式和校準都不會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流利說開始拓展與B端的合作。其在C輪融資發布會上宣布與好未來達成戰略合作,將參與好未來旗下英語品牌涉及口語評測的部分,為好未來提供口語方面的技術引擎。
王翌在會后的媒體采訪中表示,“流利說經過了多年的積累,底層技術和語料庫已準備好,若這種模式可以持續跑通,也會成為流利說的一種營收來源。”
穩定增長的背后也有短板
此前,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QuestMobile發布的《QuestMobile 移動互聯網2017年Q2夏季報告》稱,2017
年上半年,語言類App的月活保持在2400萬至3200萬之間,每月的同比增長率則平均下跌了近四分之一。

但是,流利說內部人士告訴速途教育,“我們的月活和日活都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而且,目前我們收入良好,暫時不會考慮面向C端用戶的其他變現方式。”
雖然流利說在工具產品變現頻遭困境的情況下,能夠擁有可喜的變現方式。但不得不說,作為語言類APP,它也存在缺點。
在談及流利說的短板時,不少使用者在知乎上提到了用戶的自覺性與注意力。也就是說,工具類APP不同于直播類教育,因為直播類教育是老師和學生的實時互動,老師在一定程度上監督了學生的學習,而工具類APP完全靠用戶的自覺性,學與不學由在用戶自己去把控。
所以才會衍生出“懂你英語是否適合高中生使用”的爭議。有人認為,“流利說的系列產品較適合有一定英語基礎并時間相對比較自由的成年人,如大學生、職場人,并不適合高中生。因為數碼產品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轉移注意力,若在高中生有限的時間內受到干擾,會嚴重影響學習。”
分析師王商之告訴速途教育,“英語教育中傳統短板在于聽說,AI技術有望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老師或外教的基礎功能,幫助學生提高口語和聽力能力,進而達到實戰目的。但是,目前很多教育類企業仍處于積累階段,技術還未達到特別流暢的水平,可能導致無法大規模推廣。”
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培訓市場需求旺盛,但顯得尤為慢熱。它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其發展也需要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教育產品都需要時間去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