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途網6月12日消息(報道 李雪萌)近日,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文化”)發布公告稱,已與愛奇藝簽訂周星馳《美人魚》及《西游降魔篇》兩部影視劇作品的投資協議,公告披露,《西游降魔篇》首輪于網絡平臺播出,投資總額為人民幣 2.88億元,該費用由愛奇藝全部承擔,新文化負責網絡劇的拍攝、制作。另外愛奇藝向新文化支付4.2億元作為電視劇《美人魚》獨家許可使用授權費。
《美人魚》和《西游降魔篇》作為周星馳近兩年最賣座的電影,已經憑借票房收入讓制作公司賺的盆滿缽滿了,此次電視劇尚未開拍,就已有7億元率先入賬,對于制作方新文化來說,要承擔的風險就減小了很多,但站在投資方愛奇藝的角度,7億的版權費能否換來IP價值的最大化,還是個未知數。
2015年綁定愛奇藝,2017年持股星爺公司,新文化資本動作背后的生意經
作為一家成立超過10年的制作公司,新文化在影視行業內算是資歷比較老的了,早年間曾制作出品過《一簾幽夢》、《刁蠻俏御醫》等知名度較高的電視劇,之后的作品一直反響平平。直到2015年參與了周星馳電影《美人魚》的投資,開始更多的走進大眾視野。
早期來看,新文化的投資方向更偏向于傳統電視端,參與投資制作的電視劇一般體量都不大,電影投資也相對保守,所以新文化的盈利一直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
根據財報顯示,除了2015、2016年兩年之外,新文化的年利潤基本穩定維持在1-2億之間。
而2015與2016年的兩年時間里,新文化究竟以怎樣的方式實現了利潤的翻倍呢?這就與它的在當年的兩個動作有關了。
2015年,愛奇藝與新文化簽署了五年期戰略合作協議,五年合作期內雙方擬定每年合作的電視劇、網絡劇、電影、游戲及其衍生產品等項目產品的總市場規模合計目標人民幣10億元。與愛奇藝在內容制作方面的綁定讓這個傳統的以電視端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多了些互聯網基因,它們更多地開始發現網劇、網綜方向存在的機遇,于是,伴隨著公司與愛奇藝的合作,新文化也開始逐漸拓展方向轉型,實現了當年利潤的迅速增長。
而新文化年利潤第二次爆發,最大的原因是其參與投資的《美人魚》將近34億的票房收入。
今年年初新文化通過收購案,收購周星馳名下PDAL公司51%的股權,成為PDAL公司的直接控股方,并享有對周星馳作品的優先開發權益。加上周星馳對新文化承諾的為期4年,總額超10億的業績對賭,新文化無疑成為了這場交易的最大贏家。
而最近,新文化再度品嘗到收購帶來的成果。電視劇還未開拍就拿到老朋友愛奇藝的7個億版權費,用“坐收漁利”來形容也并不為過。
愛奇藝豪氣出手拼頭部劇,星爺IP的衍生價值真的值7億嗎?
目前,各大視頻網站的競爭已經接近白熱化,頭部劇的爭奪也成為平臺間爭奪的重中之重。
從去年開始,電視劇先網后臺的案例已經越來越多了,視頻網站相比起傳統電視臺來說,擁有了更大的購買力以及更多的話語權。隨之而來的就是電視劇版權費的激增,這一點,在去年的電視劇版權市場表現的尤為突出。被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騰訊花8.1億買下《如懿傳》的網絡版權。但除去《如懿傳》之外,《贏天下》的網絡版權費達到4.8億,《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的網絡版權費也達到了3.84億……
若按照50集長度計算,《美人魚》的網絡單集售價已經超過800萬,《西游降魔篇》的單集售價也超過500萬,以這個價格來看,已經達到了行業S級精品劇的水平,這讓人更加期待這兩部劇的最終制作成果了。
但即便《美人魚》和《西游降魔篇》電影票房不俗,卻并不代表給電視劇的改編上了保險,其衍生價值需要立體挖掘。首先,電影IP相對于文學IP來講故事情節比較單薄,在改編成電視劇之后需要有更多劇情上的拓展,如何既保持電影的調性,又能在故事情節上引人入勝,是改編的一大難點。另外,電影與電視劇的受眾群體不同,從電影觀眾到電視劇受眾的轉化也是制作方必須考慮的。
有人認為,星爺的IP一直以來都是票房保證,今年年初上映的《西游伏妖篇》16.57億的票房依舊表現搶眼,但最終還是沒能延續《美人魚》將近34億人民幣的票房神話。可見,周星馳個人IP雖然仍然是一塊金字招牌,但影視作品最終的表現還是要靠內容說話。電視劇《美人魚》與《西游降魔篇》目前尚未開拍,愛奇藝的7億投資換來何種結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