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京東CEO劉強東做客《改變世界:中國杰出企業家管理思想訪談錄》時曾提到,未來12年,京東集團要全面向技術轉型,讓技術驅動和支撐京東的所有業務,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自動化,一個是人工智能。
而此次智能冰箱的上市或許是京東面向技術化轉型后的第一次落地成果,在劉強東的帶領下,未來的京東能否完成轉型,又能否在人工智能領域掀起“血雨腥風”?
1
5月22日,是電商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阿里、京東兩大電商巨頭紛紛放出重磅,宣布物流新動作。然而,驚人的消息并沒能掩蓋京東的第二道光芒,這一日,京東首款智能冰箱面世了,帶著京東人的心血以及外界的疑問。

速途網第一次了解到京東智能冰箱是在三個月以前,2017年2月,京東CMO徐雷在朋友圈曬出了首款京東智能冰箱,并對智能性給予肯定。而后,今年5月,劉強東罕見的為產品“站臺”,并發文表示,歷時三年研發!即將上市的京東智能冰箱,不再只是一個儲存食材的大盒子,而是成為家庭的食品健康與服務中心,人工智能讓“冷庫”變身“智庫”。
但其實,智能冰箱的研發并不容易,而市場如何也是個未知數。在5月22日的京東智能冰箱上市發布會現場,京東平臺產品研發部負責人黎科峰坦言,智能冰箱比自己想象的難的多,研發克服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和困能。
2
用京東的話來說,智能冰箱有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了解用戶“肚子”里裝了什么,更懂用戶需求。
對于京東的智能冰箱,其實可以分拆來看,首先,智能冰箱包括圖像識別技術和門箱互拍技術,而該技術能夠檢測冰箱內包括何種食材和提示食品的有效期以及提醒消費者補貨。這是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最便民的功能。
其次,京東智能冰箱可以根據內有食材來為消費者推薦菜譜,制定飲食計劃,并通過京東大數據分析,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飲食習慣來推薦采購清單,并可一鍵下單。顯而易見,該功能并不是消費者的終級愿景,更多的是京東將智能冰箱與京東商城打通,讓消費者在使用冰箱的同時,可以促進京東的銷量,而此舉或許也同京東生鮮的布局有關。
最后,京東智能冰箱具備親情互聯的社交屬性,就是說,通過好友授權后,可以查看父母、親友的冰箱。而該功能更多的是凸顯情懷、促進銷售。
可以看出的是,智能冰箱更像一個帶有“冷庫”的個人管家,但或許這些功能還有些夸張,短期內消費者恐怕不能接受應用習慣,有業內人士認為,拋開產品好壞來看,京東智能冰箱不僅是一個產品,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邁向智能化的第一步。但這一步京東能走的穩嗎?
3
此前,有媒體將京東智能冰箱的落地,比喻成京東12年轉型的開始,但這第一步,京東或許想下一盤大棋。
自從1984世界第一個智能家居系統問世后,智能家居就在人們的生活中不斷更新,進入21世紀后,智能家居在系統和功能上有了質的飛躍,但截至目前,智能家居還未完全進入2.0時代。
早前,海爾能推出過智能冰箱,而此次京東智能冰箱的合作方美的,也曾同阿里合作推出智能冰箱,但卻并沒有出現“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局面。所以說,京東的智能冰箱能否打開新局面還不好說,不過有一點,未來是人工智能的天下,智能冰箱是會普及的,只不過時間的長短,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等得起。
4
在上述文章中提到,“智能冰箱是京東轉型的第一次落地成果。”之所以這樣說,并不是京東剛開始面向智能化,只不過是第一次有產品正式面向公眾,而智能化一事,京東則早有布局。
2016年,京東內部孵化了“X、Y”兩大事業部,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兩大事業部包括了京東一半的創新業務。無人機、無人車、智慧供應鏈都在X事業部肖軍以及Y事業部于永利兩位“戰將”手中,同時,京東Y事業部內設供應鏈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過去的一年中,速途網多次參觀了京東無人倉以及觀看了無人機、無人車的操作流程,并同X、Y事業部的兩位負責人進行溝通交流,可以發現的是,在物流上的每一個環節,京東都在用智能化替代,但京東方面認為,智能化并不會取締人類,京東也不會因機器的產生,讓員工無處可歸,因為創新總是有的,職位也會不斷產生的。
試飛、試運行……在智能設備上,京東已經做過了無數次的嘗試,京東X事業部負責人肖軍曾坦言,目前京東在無人機、無人車等方面已經有了初步的成就,并在部分地區試運行,但若完全普及,還需一段時間,不過京東一直是不斷推動的。
5
在創新的路上,總是避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問題。相對比劉強東最近在頭條上的活躍程度,12年完成轉型或許比較保守,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12年或許是一個“角色轉變”的終極形態。
在剛剛過去的百度聯盟峰會上,人工智能再次作為議題,李彥宏更是豪情壯志來展示百度對人工智能的布局以及決心,試圖讓百度在BAT中更加牢固。除此之外,阿里、騰訊以及滴滴等都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耕,所以,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
而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人工智能真的能給京東12年時間嗎?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京東用12年時間才能完成轉型,那或許會被人工智能邊緣化,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快”或許才能搶占先天優勢。
拿“大疆無人機”舉例,在國內屬于較早的進入行業,且目前已經小有成就,在農業等方面已經實現了應用。當然,這并不是說京東在智能化方面無能,因為從電商領域來看,京東的物流的確是數一數二的,無人機、無人車未來也是可以應用的。
所以,12年時間有些長,但畢竟不能“一口氣吃個胖子”。相信,行業內所愿是京東在轉變的同時不斷創新,無論是自動化、還是智能化,不斷突破或許會讓京東扭轉電商平臺的形象。而說到創新力,京東或許是一個背的起罵名,忍的住寂寞的企業。
6
“一路被無數人恥笑,但今天已經毫無疑問地證明了當年我們的戰略是正確的,所謂電商模式之爭其實已經可以結束了。”劉強東說。
2017年5月8日,京東發布2017年Q1財報,凈利潤14億元。可以肯定,這份財報是亮眼的,屬于劉強東的江湖或許到來了。
知名電商評論人李成東認為,有關京東商業模式的爭議在過去中國電商發展中一直存在,直到京東上市,依然帶著虧損王的帽子,阿里巴巴似乎才代表著電商發展的趨勢。實際上,京東的商業模式沒什么好爭議的,在美國有非常成功的范例——亞馬遜。
相對比小米一出生就引領潮流,唯品會一出生就自帶吸粉本領,京東的第一個春天來的晚了一些,但好在12年時間,京東的花開了。而下一個12年,劉強東認為,未來十年科技的進步速度將超過過去100年,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商業革命來臨之際,京東唯有徹底顛覆自我,才能在下一個十二年結束前,進入全球500強企業前10位。
7
2016年11月,京東物流正式面向社會化開放;2017年4月,京東宣布內部組織架構調整,京東物流獨立運營,組建京東物流子集團。至此,京東物流站起來了。
但有一點,京東自建物流之時,外界大多是不看好,各大競爭對手之間也沒人與京東一起“拓荒”,所以京東有充足的事件來做這件事,并成功了。
但今天,京東并不是第一個邁進人工智能門檻的人,所以,在穩扎穩打的同時,京東也要加快腳步,下一個12年,轉型成功的京東能否如自建物流一樣再次帶給我們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