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IT內參了解,消費者高某(化名)在小紅出上購買商品后,遭遇陌生人來電,并表示,該網友購買的商品存在問題,希望高某能夠留下支付寶,并退還商品費用,同時,陌生人還已各種理由,所要消費者微信。
對此,高某提出了三點疑問:
一:為何在有陌生人知道自己小紅書上購買了產品?
二:為何陌生人知道自己購買了何種產品?
三:為何陌生人知道自己采用何種方式支付?
帶著這三個疑問,高某曾嘗試同小紅書方面進行維權。高某表示,自己找到了百度上官方認證的小紅書客服電話,并撥打了兩次,第一次是1分39秒;第二次是5分49秒,但并沒有任何客服和工作人員接聽,且電話中有英文提示,大意是讓高某堅持。
高某認為,英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聽懂,小紅書此舉屬于逃避客戶反饋之道。無奈之下,高某在微博發文并指出與小紅書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公之于眾。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小紅書并非完全自營,其中有部分為商家入駐,而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也并非是從小紅書官方外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是入駐商家還是小紅書平臺,小紅書都存在監管不嚴的責任。
帶著這些問題,IT內參嘗試與小紅書方面取得聯系,并進一步溝通,但截至發稿前,暫未得到正面回復。
IT內參認為,電商平臺泄露個人信息一事其實并非第一次發生,但高某的遭遇足以給各電商平臺再次敲響警鐘,尤其是對于跨境電商平臺來說,假貨的風波剛剛平靜一些,萬不可節外生枝。消費者所希望看見的是各大平臺不斷完善內部規章制度,以便于給消費者帶來福利,而不是爾虞我詐的戰爭和負面消息頻出的維權行為。
只說一句,愿行業共同進步,讓市場更加繁榮。(來源:IT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