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酸姐
本文系金融暴風眼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真是浪費啊,為了錢而放棄權力,這個城市里,幾乎人人都犯了這個錯。金錢是薩拉索塔的巨無霸豪宅,保質期就只有十年,權力是古老的石砌建筑,能屹立數百年。”–《紙牌屋》

權和錢之爭
人民的名義開播至今,得到各年齡層觀眾的追捧,昨天瞧見一個特好笑的彈幕:只要沒有達康和育良書記,我就快進!
當官商勾結的腐敗題材高度還原生活,以現代劇呈現內地官場的浮光掠影,著實讓人欲罷不能又心生疑思。
生活有無數的主題,家庭孩子,自由生活,錢和權,生活在同一個城市里,你也認為權力比錢更重要嗎?是錢給權色提供了沃土,還是絕對的權讓錢色不請自來?
為什么官場總滋生腐敗,而,高官又是如何走上腐敗之路的呢?一口氣看完了小說,不要怪我劇透啦。
過猶不及
小時候我們就會念,“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得不承認,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灰色地帶。自古以來,我們都主張中庸之道,以和為貴。
記得《鐵齒銅牙紀曉嵐》火遍江南時,出現各種關于臣民關系的評論。紀曉嵐清廉,一心為民,屢次納諫,皇帝明眼看到和珅愛貪錢,為何不除毒瘤?
并不是乾隆迂腐,作為統治者,決策任何事情都需要權衡利弊,在既定的框架內,寬容而治,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穩固政權。
這條定律,適用于領域很廣,比如職場,高校,甚至是法律。
權力≠腐敗,腐敗≠官場,但,腐敗作為一種高風險行為,脫離既定范圍,選擇與人民生活的主流背道而馳,必定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至于,嚴重的腐敗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為錢
劇中的趙德漢為了錢,已經是國家某部委項目處長,還貪污2億人民幣,平時呢,住破樓,吃炸醬面,每月只給家母300元生活費,一分錢都不敢用。
為權色
高玉良,不慎入坑,與趙立春,高小鳳發生利色關系,與前妻的婚姻早就名存實亡,戴著假面具,套著盔甲,難以捉摸又深不可測,祁同偉是這樣評價他老師的:就是給他一座金山,他也會把它轉為權力。
祁同偉,出身貧寒,不得已娶了大他十歲的政法委書記的女兒梁璐。只因為梁璐的父親是省政法書記,手中執掌著政法大權,能把他從山里調回來,改變他的命運。
直到遇見高小琴,身世相憐兩人動了情,一個臺前,一個幕后,為了私欲貪贓枉法,真情也悄然變量味,終成悲劇。
劇中,易學習(此人是達康書記的班長,隨后出現)就是一派沒有政治資源,也不屑找政治資源,一心為民,能做事的人物,任勞任怨20多年未提升,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作為一把手,最難的就是提拔干部,干部隊伍又是金三角結構,越往上人越少,很多急切想要實現政治抱負的人,不得不去跑去送。
所以,組織的人事制度是否與腐敗相關呢?
或許,我們可以參考下沙瑞金書記的分析:
“組織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是由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的一把手控制的。
中國是一把手政治,需要向一把手靠攏,經常出現在一把手的視線里,進而把一把手變成個人的政治資源,才可能出現在組織的考察范圍內,才有晉升的機會。”
當然啦,主管領導任命身邊熟絡的官員也情有可原,畢竟知根知底,清楚對方什么性情,什么能力,用著也放心。
但是,人情的“灰色地帶”,用的恰當就是效率可以寬容,底線沒守住,向下私相授受,團隊難免腐壞。比如選拔官員標準,規章制度,考察方法,是否得以執行,不得而知。比如,權力過大不受監督,就容易脫軌。
正如達康書記所說:“在這種政治生態下,容易滋生腐敗,比如,一把手拉幫結派,不是自己的人一概不用,比如,一把手自身心術不正,還怎么指望他唯才是舉?
這分明是促使下面干部去跑去送嘛,所以能送啥送啥,有些女同志就把她自己往一把手床上送。黨風政風社會風氣就一點點搞壞了,以至于不可收拾….”
另外,為官一方的人都希望能取得“政績”,獲得好名聲。但是,當“政績”被添加上“工程”后,性質卻發生了變化。
比如,先前被永康市列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荊山夏村,不顧村民們反對,拆遷舊屋占用良田,統一建造村民別墅工程。首批已封頂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別墅群,又因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成了爛尾樓,村民怨聲載道。
官員一旦不顧認識上的局限性,只唯上,不唯實。民主就會變成專制,組織部不是黨的組織部,成為了一把手的組織部,腐敗應運而生。
再回到腐敗這個具體行為,估計很多落網官員都會又這個疑問。
我當初到底是受了什么蠱惑?
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不管是為了錢權還是色,都有相似的腐敗模式。
一種被稱為是滑坡隱喻。簡單點說就是,一開始貪的少,收益小,風險也小,慢慢地,賄賂的數額越來越大,甜頭越來越足,風險也越來越大,好似你在玩滑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步滑向坡底,直到跌入深淵。
劇中的高小琴,是漁家窮女兒,被趙瑞龍,杜伯仲訓練成玩物,當成是武器,過的也很凄慘,當遇見祁同偉,她不但收獲了愛情還起家了山水集團。
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暴富機會,從百倍到千倍貪婪,一發不可收拾后又碰上蔡成功,埋下禍根,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與之相反觀點是峭崖隱喻。意思是說,人性是經不住考驗的,我們常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大概就是這個理,面對突如其來的誘惑,千載難逢的機會,當即就被腐化了。好似你在陡峭的懸崖行走,一不小心墜落谷底一樣。
這就好比高育良,一開始也是恪守言則的,誤入趙瑞龍,杜伯仲的情色圈套后,被人抓住把柄拉下水。
到底哪種說法更靠譜?近日,來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Nils C.
K?bis等研究者(2017)則對這兩種隱喻進行了實驗探究,結果表明,突發式的賄賂更可能導致嚴重腐敗,但并不排除溫水煮青蛙的情況(滑坡隱喻)。
不管是何種隱喻,都有必要引用下和珅的那句話,腐敗會有什么下場?“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當真相露出水面,高小琴被抓,祁同偉逃到孤鷹嶺,他曾在這里被毒販追擊,身中三槍,是多少人心目中的英雄,而現在呢,恍然如夢,做夢都回不去了。他一手扶著架在窗臺上的狙擊槍,一首握著制式手槍,沒忍心殺死手無寸鐵的侯亮平,給了自己腦袋一槍。
改革開放浩浩蕩蕩,社會迎來了一個大發展時代,腐敗的誘因越來越多,好人和壞人是同一個,朋友和敵人是同一人。
當發展的速度與人民的生存權發生矛盾時,如何堅持高舉“人民名義”的旗幟,如何防腐敗反腐,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
酸姐說,人這一生,干什么都好,干出樣子才有價值和尊嚴。那到底是什么樣子?首先,遠離黃賭毒腐,之后都是開心的樣子。
注: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劇情素材來源于原著,感謝分享。關注二維碼即可查看完整內容。
